2009年7月13日下午,成都中医药大学103教室,正在接受“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首期心理咨询培训的近50位学员齐刷刷地将目光定格在了一位笑容可掬、身着白衬衣的年轻学者身上。
“这位是来自北京的大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院长”,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隆重地向大家介绍到。确切地说,这位“大专家”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同时也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课堂上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于他而言,来到众多基层医生中间,有着一种格外的亲切感……
院士的“赤脚医生”情结
刘德培此行来成都的目的,是专程参加7月13日在成都召开的“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启动仪式。
这是一项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四川省卫生厅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的活动,该项目计划在今明两年内,针对地震灾区基层卫生人员服务能力的薄弱环节,开展心理咨询、医学影像和医学检验、公共卫生、医疗技术、卫生管理5个方面的培训。
“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建设和设备配置等硬件建设正在顺利推进,而灾区医疗卫生人员的能力恢复和提高则更为关键。”刘德培告诉医联网,“灾区急速增加的医疗卫生需求,强化基层卫生人员对常见疾病、多发病的预防、诊疗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培训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我们很早就决定要做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一位名叫易佑坤的乡村医生更加坚定了我们这一想法。”刘德培说。
易佑坤,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四川地震灾区什邡亭江村卫生站站长。
有媒体曾这样描述过易佑坤;“行医的40年里,他舍小家为大家,不分春夏秋冬,不分白天黑夜,始终如一,为村民健康服务,而且一直是靠药品零售差价维持这个小小的诊室,村民由于经济拮据,一时拿不出钱,就采取赊账的办法,在他的抽屉里,都是陈年旧账,一摞摞欠单,有的一欠就是10多年。他介绍,每年欠账一万多元。但是,他始终默默地为村民健康服务。没有任何怨言。”
2009年年初,随全国人大调研小组前往什邡调研的刘德培第一次见到了易佑坤。
刘德培发现,易佑坤不但给村子里的老百姓看病,还给老百生做预防,擅长西医的他将中医疗法引入村卫生站,热心地给村民做针灸、拔火罐,但分文不收。每逢请客吃饭,细心的易佑坤都会拿个小本记录下来,并对客人进行跟踪,以防止客人食物中毒。
“易佑坤大夫与我同龄,我们有着相同的经历,他值得我学习”,刘德培说。
这种“相同的经历”在于刘德培曾经也是一位赤脚医生。年轻时期的刘德培曾当过生产队的卫生员、大队赤脚医生,并在公社卫生院学习培训,后推荐上了蚌埠医学院,成了工农兵学员中的一分子。
时至今日,呆过所有层次医疗机构的刘德培依然忘不了自己的赤脚医生出身,在多个公开场合,刘德培经常呼吁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落实基层卫生人员的待遇。
看到灾区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情景,面对眼前的易佑坤大夫,感同身受的刘德培脑海里闪出了一个念头。
回到北京后,刘德培立刻联系了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想法得到了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会的大力支持。“我非常高兴”,刘德培笑着告诉医联网,“我就想办成这样一件事,希望通过这个培训,将四川灾区的医护工作者做一个系统的培训,使他们的水平提高一个层次,这样老百姓可以从中得到实惠”。
13日,“健康中国工程——四川地震重灾县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启动。根据项目实施方案,以刘德培“领衔”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将负责项目实施指导和有关协调工作,负责组织优秀的医疗专家和教学培训人员审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组织专业人员编制培训教材,选派部分优秀授课师资,为优秀培训学员提供在北京协和系统医院免费进修实习安排,为全体学员捐赠系列乡村医师培训书籍,同时进行组织整个培训项目的培训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