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农村包围城市 解创新困局

2009-08-10 18:06 来源:三九健康网 

研发出成功有力的新药品一直是中国医药人的梦想,也是中国医药人一直努力的方向。他们努力着、创新着,一直在不断摸索中前进,但是中国的创新药却被业内许多人士指为根本就不是什么创新药,所谓新药也只是换了包装的仿制药而已。究竟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中国医药人的努力没被大家认可,却还要承受这样严厉而苛刻的责骂!

人才并不是制约中国医药创新的主要原因

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有一句经典对白:“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医药行业:农村包围城市 解创新困局

大家都知道21世纪最缺什么,答案当然是最缺人才。在现在这个时代,人才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企业要做大,就要重视人才。香港体会更是把人才吸纳与培养作为头等大事。如果修长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建大厦,人才就是栋梁;如果搞企业,人才就是成功的保证。如果想把企业做大,不想当一个小作坊主,那就必须重视人才。无论干什么事业,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古今中外,治国也好,治企也好,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一个谁也否认不了的真理。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重中之重,人才机制的建立也是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既然人才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自然在医药行业应该也不会例外,可是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数据显示,当前影响中国医药行业新药研发的重要因素并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由于资金投入的不够而导致留不住人才。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把中国医药人才的现状做了比喻:“中国新药研发人才状况跟中国的软件人才一样,中国是世界上软件人才最多的国家,但是这些人才大多都不在中国软件企业里面效力,而是在帮微软工作,为什么呢?主要问题在于中国软件公司的机制。”

要创新,就必须有创新的机制和创新的文化。药品不同于其他产品,不能指望一个研究员在三年或者五年就研发出一个新药,这需要更长时间并持续资金投入,国外很多成熟药品从研发到生产,足足需要花费10年甚至30多年的时间。

商场如战场,每个企业都需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灵魂。

每个企业发展到最后,各个硬件环节都可以被其他企业复制和模仿,而唯独企业文化是保持企业长青的决定性力量。每个企业在建设初期到最后稳定成熟,都是一个不断追逐利益的过程。但是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律,在企业发展到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必定是企业最成熟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的衰退期,这时候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会直接关系企业从成熟期到衰退期这一过程的长短。

《亮剑》新一团的团长李云龙的毕业论文答辩中有这么一段精彩演讲:“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这传统是什么?是一种气质,一种性格……”这种传统的性格和气质,就是一种灵魂。有了这种灵魂,从此不管岁月如何更迭,人员怎么更换,这支部队的灵魂永在。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现阶段的医药企业缺少的就是这种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如同再生力量,不会轻易地枯竭;优秀的企业文化也给企业员工带来一种信仰,当员工有了信仰,自然也能留在很多中流砥柱性的人才。

创新不仅是员工的事情,跟企业战略领导者的市场洞察力也息息相关。

无论产品有多“新”,都离不开消费者的需求,更离不开企业战略领导者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洞察力。中国医药在化学药、西药方面比外国要落后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创新也远远不如外国企业的机制那么完善。

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是吃中药而生活着,中国的特色就是中药。而且,中国在中药方面有比较成熟的硬件条件。虽然现在国家也在强调发展中药事业,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有部分人知道发展中药很重要,但是却找不到突破口在哪里。

韩国“汉方”,在全球整个医药产业里占百分之二三十的比例,而中国中药比例百分之十都不到。像同仁堂这样历史久远的药厂,其生产流程及整个工艺等并不落后,其品牌力量及口碑也都是一等一的,但如果真要在西药领域和外国药厂比一比,还缺少足够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