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德谈基本药物目录为何迟迟不出

2009-08-14 11:02 来源:三九健康网 

卫生部知情人士透露:“已经完成的基本药物目录已不在卫生部。早在五一节前,方案就已经上交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当时已经具备随时公布的条件。”既然已经具备发布的条件,可为什么迟迟不出呢?

于明德谈基本药物目录为何迟迟不出


  从4月新医改的出台,到现在已经过去4个月了,备受关注的基本药物目录,也是新医改内容的5大任务之一的《基本药物目录》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在社会各界也都在翘首盼望下,《基本药物目录》也没如期而至。而卫生部对于延迟也未作说明,这让社会各界大失所望。为此,中国医药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表示:“对于《基本药物目录》,国务院不是不愿发布,相反,国务院也有很强的发布愿望。可为何一直不揭其面纱呢?是因为《基本药物目录》牵涉的面太广。不仅随处能看到企业之间为入选《基本药物目录》而展开的pk博弈论。还包括卫生部、发改委、人保部和社保部等多个部门,各部门意见需达成统一,才能联合提请国务院发布,并且还包括各部委跟商家之间的‘明争暗斗’”。

谁掌握了基本药物目录,谁就主导了基本药物采购、生产、供应等的整个链条。

“哪些品种将被淘汰;目录的甄选由谁主导,这是基本药物目录的两大主要问题。而又由谁来主导这件事情,却是两大问题的关键点。”于明德说:“我这边一直陆续收到各个部委的征求意见稿,包括基本药物的价格制订、遴选方案等各个方面。遴选制度的具体执行细节,各个部委的意见甚至部委内部都有不同意见存在。”于明德告诉记者。

卫生部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围绕这项医疗变革重头戏,展开激烈对决和争辩,无疑能促进公共政策的最优化。两部委就医改方案的基本药物制度,进行猛烈交锋。业内人士分析,人保部之所以对《基本药物目录》心存芥蒂,就在于他们醒悟过来了:谁掌握了基本药物目录,谁就主导了基本药物采购、生产、供应等的整个链条。

最终药物上存在分歧,中药独家品种不受待见。

大量的基本药物属于已过专利期的通用药,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或使用多年。其特征往往是,技术含量比较低、价格比较低、产品比较容易进入市场、多家企业生产销售、用药习惯相对固定等。很多业内人士据此认定,大型普药生产企业会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最大受益者。自1985年以来,国际承认的中国原创药品只有青蒿素、丁苯肽、双环醇等为数不多的几个。由于药品定价、招标采购等多方面配套政策不完善,少数企业的创新行为往往不能给企业争取到骄人业绩。

据知情人士透露,基本药物目录迟迟不出台的另外一个元素各部委在基本药物目录中最终药物上存在分歧,各部门都想为本部门争取更多主动权。并且原定为613种药品的基本药物目录也再次缩到500多种,删减的主要是中药独家品种。

实际上,覆盖全国的中医院已经多年来没有好日子过了。在解放初期,中国患者看中医的比例高达50%左右,患者就医首选中药的比例在30%以上,如今,"选中医的人少多了。而医药销售总额的80%都在医院完成,中医院都黄了,中药的零售也受到了制约。"张志杰说。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的表态验证了张志杰的判断。他在解读中医药扶持政策时表示,未来三年,由政府重点支持2000所县级医院的建设项目中,就包含了中医医院,在今年安排的县级医院建设项目中,中医医院的比例占了近1/5。

据记者了解,在国家规定的现行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中有124项,近2/3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处于亏损,未能充分体现中医医疗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中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也将提高,同时将建立中医药服务政策性亏损补贴力度。"

中医药企业却对政策普遍冷淡。企业冷淡,同样在资本市场《意见》也未能获得投资者的亲睐。"医药企业本来就是金融危机中的抗危机行业,股票价格上涨空间已经不多,其次,扶持政策实在过于空洞。"医药行业证券分析师李鹰鹏说。他认为,在此次出台的《意见》中对医药企业最实惠的可能是"按照中西药并重原则,合理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品种、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日前发布。中医药从前两年尚被一些人质疑甚至要求"取消",到如今被置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地位,其深长意味促使国人认真审视传统中医药的宝贵现代价值。

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我国在相当长时期里的一件大事。在当前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下,中医药凭借其简、便、廉、验、安全、治未病等特色优势,与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开辟了一条供得起、重预防、可持续的道路。

中医药的价值不仅仅限于卫生领域,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中的价值也日益为人们所认同。中央政府重视并决心在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发挥中医药更大的作用,《意见》提出"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从中药材种植到现代中药工业,这将有助于培养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提出"加快民族医药发展",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提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有助于打造国际交流中的"国家品牌"……

中医药历经百年坎坷,从屡受质疑或否定,到今天国务院发文明确扶持和促进发展,其价值从卫生扩展至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民族和谐、对外交流等多领域,意味着在国家发展战略格局中形成了一条中医药的"价值链"。此后,如能对"价值链"上的每一节点好好发掘,未来中医药必将成为中国的国家优势。

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可能退出。以普药为主的企业,后期也有选择退出的可能。

据于会长介绍,《基本药物目录》迟迟没有发布,主要原因有:政府的支付能力、遴选过程中哪些产品应该入选,特别是中药品种存在独家的,价廉物美疗效好与创新产品如何处理;国家还需考虑对这次目录出台的不能出现新医改以前的目录那样的结局的相关因素。

由于国家对基本药物实行微利定价原则,这就意味着进入目录的药品必然要降价,利润自然会随之减少。而药品覆盖面增加带来的利润,能否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就成为企业必须考量的一个标准。举个简单的例子:总利润=数量×单品利润,企业都会根据这个简单公式进行权衡,选择是否进入或退出目录。若单品利润降低,数量加大,但总利润还是下降的,企业肯定会选择退出,否则选择进入。因此,一些市场占有率高、营销网络健全的企业可能选择退出。相反,对于那些以普药为主的企业,也不排除后期选择退出的可能。

《基本药物目录》遴选的基本方法

基本药物遴选应坚持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首先要与我国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相适应;要符合我国疾病谱的特点,能够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预防、治疗的需求;应是临床首先选择使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配备、并能够保证可及供应;要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正式上市、不含有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等要求。基本药物遴选程序包括:根据药品安全性等信息,按照专家咨询评价、多方征求意见、多方论证并经专家委员会审核、审定的程序,科学公正遴选国家基本药物。

从遴选方法上可以看出,《基本药物目录》需要考虑的因素确实很多,需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也确实不容易。笔者认为,虽然时间会等待的久一点。但政府一定会给大家一份满意的交代,请大家耐心等待。

笔者担忧,在各界的激烈争论下,虽然考虑问题会很全面,但是否会演变成各界政权的争霸赛呢?因为各部门都想为本部门争取最大空间;最大的利益;最大的主动权。可是这样,最受害的就会是老百姓,也请各领导们在研讨路上加快步伐。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 杰克逊911录音引爆120话题
  • 独家:揭开献血的神秘面纱
  • 专家:药店卖鞭炮乃必然趋势
  • 体检取消乙肝?你支持吗?
  • 三精“蓝瓶”到底净不净?
  • 教你预约挂号 让票贩子走开
  • 明年将大幅提高医保补助
  • 美国:中国新药研发一直错了
  • 人参为何卖出“萝卜价”?
  • 零售药店:后娘的孩子靠自己

更多精彩尽在产经频道!

(责任编辑: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