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第八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预防脑卒中,从今天开始”。10月24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王拥军教授指出,对于具有较高卒中风险的人群,以及对于已经发生过卒中的人群,要根据疾病的危险分层明确胆固醇控制水平,通过控制胆固醇来有效预卒中的发生。对于脑卒中风险较高的人群,更加要重视他汀的预防作用,要不停药、不减量、定期复查。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王拥军教授指出,每个人一生中有1/6的机会罹患卒中;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因此,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
胆固醇是人体脂类物质中类脂的一种,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为“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旦偏高,卒中和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即LDL-C)。
血液中坏胆固醇增多,在血管上沉积,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继而形成斑块;斑块逐渐增多增大,堵塞血管,使血流受阻;斑块突然破裂,形成血栓,则可使血管急性闭塞,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脑部就会出现脑中风。
王拥军教授介绍,血管健康整体的危险性水平决定因素包括:有无既往心肌梗死,脑卒中的病史、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尿病、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低高密度胆固醇(HDL-C)、肥胖和有血管病家族史等。
不同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不同,对应的胆固醇控制管理的正常范围也随之不同。我国最新的专家共识推荐:
1、对于具有高危特征的动脉硬化患者,推荐强化他汀治疗以预防首发卒中风险,建议将LDL-C目标值控制<2.6 mmol/L;对于极高危患者建议将LDL-C目标值控制<1.8 mmol/L
2、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果LDL-C水平≥2.6 mmol/L,建议使用他汀治疗以减少卒中复发风险,将LDL-C降至<2.6 mmol/L以下;为达到最佳疗效,合适的靶目标值为LDL-C下降≥50%或LDL-C水平<1.8 mmol/L,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预防缺血性卒中/TIA复发
王拥军教授特别强调,胆固醇的管理对我国卒中发病的预防尤为重要。大量医学研究证实,降低LDL-C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而他汀类是降低LDL-C首选药物,能够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减少主要血管事件的疗效已超越所有其他类调脂药物。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他汀的使用率很低。对此,王拥军教授强调,对于脑卒中的高危极高危人群,应加强胆固醇管理,推荐长期积极他汀治疗,使LDL-C达到治疗目标值。患者及家属要加强预防意识,从今天起行动起来。卒中患者要注意不随意停药、不减量、定期复查,重视他汀预防心血管病再复发的作用。胆固醇的控制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一旦停药,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