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关注

郭航远:我国心脏康复理念转变仍需时日

2013-10-11 22:11 来源:三九健康网 

绍兴人民医院院长郭航远

图为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院长郭航远教授接受采访

有专家曾形象的将心脏手术治疗比喻成心脏的“大修”,而将心脏康复比喻成对心脏的“保养”。

心脏康复,这一新型的康复模式日益为大众所知晓。但与此相关的一整套治疗理念的转换,我国医护人员还在艰难转变中。

10月11日,第24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作为我国心血管专业医生治疗指导的一大风向标,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心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

当前医护人员对心脏康复的认知理念转变还需时日

相比国外的心脏康复学科发展历史,我国的心脏康复仅有短短的20多年发展历程。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院长郭航远教授在大会中接受医联网专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心脏康复的最大问题是理念的转变。

尽管我国心脏康复一直跟进国外的发展,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医护人员对于心脏康复的认识理解还存在差距。

“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对于康复的认识和理念都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形势来看,这个转变是比较难的。”郭航远认为,让医生从原来的关注疾病和病变,系统的转换成关注病人整体的预防、治疗、康复,这个认知理念的转变还需要时日。

不仅普通的医生在理念上认知不足,即便是一些医院的领导,特别是院长,在心脏康复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上也不够。这直接致使医院对心脏康复学科建设、设施配备的投入不足,使得目前国内的心脏康复仍处在起步阶段。

郭航远透露,目前心脏康复的实操层面中,“很多医院连基本的心脏康复的仪器都没有购置完成。”他也担忧地表示,心脏康复学科是一门不赚钱的学科,因此如果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待心脏康复,是对学科发展的最大阻碍。

事实上近20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界对于心脏康复学科的重视程度已经加强,包括专家、学者、学会等等都在推进,但郭航远认为,推进力度还有待加强。

未来二十年找到适合中国医院的心脏康复模式

作为行之有效的康复手段,心脏康复的效果已有实验数据证明。

国外一项对63个随机实验(累计纳入21295人)的Meta分析中,心脏康复科可使心肌梗死率在12个月时减少17%,两年死亡率降低47%。

郭航远也认为,心脏康复作为整合医学的重要部分,无论是治疗还是预防阶段,都将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二十年当中,心脏康复一定是药物或者手术不能替代的一种治疗方法,而且效果能够使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疗效增加。”

但与国外情况不同的是,我国的医院中的很多问题是病人太多,国外的医生有时间去做心脏康复,我国的医生不太有时间去做。因此想要找到一个适合中国医院、特别是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的心脏康复模式的构建,郭航远坦言并不容易。

在采访中,郭院长一再强调,未来二十年若想要发展心脏康复,一定要加快对医生以及相关学科医生的培养和培训,让一线医生对心脏康复的理念认识加深;同时要逐渐将整个康复理念贯穿于医院、社区、家庭整个链条当中,在家庭的支撑下、医务人员的关怀,康复的护理中,使得病人可以进行自我康复。

他也向编辑透露,与心脏康复相关的学会近期也已成立,不少医院的院长也参与到其中,希望这种实质性的操作,能够使得整个康复构架完善,让心脏康复大的学科建设能够向前跨一步。

“让我们不单单能够跟上国外的,也能从中国实际出发创新。”郭航远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