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名字,都有生命的重量。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在灾难中警醒。从一场防灾演练开始,从拓宽一条下水道开始,让生活更有保障,让生命更有尊严!
昨晚,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遇难者详情公布。灾害已造成77人死亡,其中66人已确认身份。已经确认身份的66名遇难者中,包括在抢险救援中因公殉职的5人。另61名遇难者的姓名、年龄、遇难地点和死亡原因等,也已经一并公布。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表示,之所以昨晚才公布遇难者人数,是由于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给遇难者搜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遇难者身份确认也需要经过反复调查、核实。当然,有关部门还是“不放弃搜寻”。
所有的遇难者原本和你我一样,或平淡或精彩地生活在这个城市,但此刻他们已经永远离开。随着人数和姓名等情况的公布,他们的亲友会被再次唤醒沉痛的记忆,而人们也将从这些原本鲜活的名单中,感悟生命曾有过的温度和精彩,铭记灾难的无情。
这些遇难者名单中,有不幸蒙难的普通市民、外来务工者,也有在救援中牺牲的基层干部,但不论是谁,想必都曾有过疼痛与幸福,有过奋斗与彷徨,都是一个无价的生命。任何遇难者,都不可被简化为一串单薄数字,不可被掏空生命的印记,毕竟,生命远逝从不意味着尊严的夭折,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在此,让我们一起哀悼遇难者,共同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既需要各种仪式和纪念,也需要今后更多制度的改进和行动的改变。
于行政而言,公布遇难者名单是因应民意的程式;于民心而言,名单则是抵达灵魂的仪式。将罹难者名单等信息庄重地发布在舆论场,是一个城市给予遇难者的基本礼遇。当这些名字撞疼了我们的眼球,我们记住的,才不会是一个模糊的暴雨的影子。
哀悼逝者,起于我们发自内心的悲悯。物伤其类,我们本就在命运共同体中,一起承载着现世的悲欢。只不过,灾难在我们之间划开一道沟壑,那边是罹难者,这边是幸存者。但这不能隔断我们的命运关联。他们的不幸,对这个社会也是一种唤醒。
雨灾过后善举喷涌,提升着公共生活的温度,也传达生命至上的意识,是灾难袭来时最牢固的心灵防线。当普罗大众为救灾、善后而奔走,死难者更应该被铭刻在有形或无形的纪念碑上,以此来见证人本的社会意义,也让民众的悼念找到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公布的信息包括了遇难者死亡原因。是的,我们不仅要记住遇难者的名字,更要吸取这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教训,弄清每一个生命的死亡原因,拿出具体措施补救那些沉痛的“意外”。比如,在高危路段做好警示,清理占据河道的民居,更新排水设施,提升个人的防灾意识……
昨晚,央视缓缓读出了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有生命的重量。止歇欢娱,让我们记住这些遇难者。而最好的悼念方式,是在灾难中警醒,增强社会的防灾意识,在城市建设上和衷共济,补缺制度短板、重整防灾体系、集结自救能力。从一场防灾演练开始,从拓宽一条下水道开始,让生活更有保障,让生命更有尊严!
(责任编辑:廖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