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关注

39评论:“24小时重点监控”能保障医生安全?

2012-03-30 07:48 来源:三九健康网 

通知称,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与患方的沟通的能力。对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特别是危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的苗头、隐患,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矛盾激化。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保护医生安全最重要是“防患于未然”-——医院除了要安装警铃、摄像头、监控器、门禁系统等“硬件”外,更要加大公安干警、保安人员的安检力度。

质疑:“治标不治本”的举措不靠谱

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冲突不断的局势下,保护医生人身安全确实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但是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是不是加强24小时的监控就能确保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了呢?

北京急救中心医生贾大成认为,此举“治标不治本”。

《就医法门——教您如何精明看医生》的作者、医生张子谦在微博中提出:医师协会应该呼吁“优化门诊诊疗流程,减少医患冲突风险”才是实实在在的。卫生部的这条通知“是空话。”

一位医生认为,医生的特点决定了他是始终暴露在公众面前的,医生的角色决定了这样的措施不能阻止暴力事件的再次发生,所以我觉得这样的通知是隔靴搔痒,越是公布这样的措施,越是在社会舆论上激发医生和病人的距离。

还有人认为,这样做的后果是把医患双方放在了对立的两个面,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退一步说,即便“24小时重点监控”能起到监控、威慑的作用,但由此加大的监控器材的费用投入由谁买单?国家财政或者是医院、患者?这无疑会加重承受方的经济负担。

其次,医院增加保安力量,会不会让患者感觉不安?大医院需要多少保安才能监控到“重要科室”?其它非“重要科室”的医务人员就不需要保护了吗?这些问题都需要事先考虑清楚。

还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即便加强了医院的监控系统,一旦出事,比如有人猝起发难出起水果刀、医用器械等,保安能来得及反应吗?武力的加入会不会把一般的医疗纠纷、医闹严重化?

献策:减少医患摩擦重点在于树立正确的医疗意识

根据国际上的通行定义,医疗是一种“缺陷行为”,即使措施再完善也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对此患者应充分理解其中的高风险。这就需要政府相关单位、医院、医生、医疗教育工作者和媒体联合对患者进行正确医疗意识的教育,让患者理解医疗行为的风险性;即使发生纠纷,也应采取合理合法的途径加以解决,而不是一味迁怒于医生,甚至把事情发展成医闹、砍杀等恶性事件。

(责任编辑: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