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媒体评论

劳逸结合与春节无关

2012-01-30 09:56 来源:三九健康网 

当很多像我这般过年比平常感觉还累的人尚未感觉到什么是假期的时候,大家已经开始议论什么是“假期综合征”了。不管愿不愿意,龙年春节的假期一转身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在这个历史名词中,两段微博不停地拥塞着客户端,一条在抱怨,“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过年的烦恼越来越多……”另一条则在呐喊,“不让运动员过年是泯灭人性!”

一条是朋友之间的牢骚,说的是切身感受,另外一条则缘于一个噩耗,国家举重队的教练梁小冬在大年初一永远闭上了眼睛。一条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特别是那些夹在“124”家庭结构中间的小夫妻或是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还在看别人上非诚勿扰的年轻人;另一条则可能引起更多的人的共鸣,毕竟生命的代价太过残酷……不过,当我一次又一次地看着这两条微博几乎同时出现的时候,总会产生一种怪怪的感觉,运动员春节不放假真的那么“没人性”吗?

我绝不否认,过年回家是中国人千百年沿袭下来的传统,每年数以亿计的人们顶着春运的滚滚洪流也要回家团圆的景象既让人震撼更让人动容,但过年不放假,不回家,也没有那么震惊吧。我姐姐是护士,自从踏上工作岗位,她的字典里就没有了春节,每年除夕都是匆匆吃上一口年夜饭便赶去上班,因为越是过年医院越忙;我表哥是警察,自从踏上工作岗位,他的字典里也没有了春节,每年除夕可能连年夜饭都吃不上就要去值班,因为越是过年他们越不能放松;当然,还有我,我是记者,自从踏上工作岗位,字典里的春节概念也模糊了,尽管没有哥哥姐姐来得绝对,但每年春节值班和写稿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因为越是过年体坛越热闹,1月有澳网,2月有NBA全明星赛;当然,还有出租车司机,还有售货员,还有我家小区卖早点的阿姨……他们的春节同样没有休假,少有团圆,为什么?因为大家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按照自己工作的规律作息,与春节无关。但从没有听到任何人说,他们的领导“没人性”!

同理,运动员春节期间训练也应该属于正常的范畴,毕竟,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国际赛事赛程安排,是不会考虑中国这飘忽不定的春节假期的。冬季训练又是储备体能,保持运动状态的必要环节。于是,乒乓球队在奥地利度过自己的春节,李娜和郑洁没能吃得上一顿团圆饭。只不过,梁小冬的突然西去刺激了人们的神经,才让那些曾经嘲笑丁俊晖说斯诺克赛程不考虑中国球员要过年的感受的人们,转而同情起那些过年“加班”的运动员,也便有了前面那条微博。

我绝不否认,梁小冬的去世是给中国体育人敲响的警钟。劳逸结合是运动的自然规律,盲目地加量加压只能令运动员和教练员身心俱疲,运动员不是夺标的机器,不能无视自然规律一味地加班加点,但这些和春节无关,是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基本规律,难道梁小冬不是倒在大年初一就不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重视吗(还真有可能如此)?

“常年无休,过节加练”的训练方式不应该被当做体育人拼搏精神的体现而备受推崇,但“过节不放假”也不应该被当做“泯灭人性”的反面典型被批判。我们要做的,只是根据运动项目的自身规律和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合理地安排训练和休息。

(责任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