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关注

药店新规是行业规范还是增加成本?

2011-12-30 11:34 来源:三九健康网 

北京市药监局于2011年12月27日正式审议通过了《北京市开办药品零售企业暂行规定》,法规中规定北京市从2012年2月1日起,药店的非药品区域使用面积不得多于30%,这意味着药店应拿出至少70%的面积销售药品,压缩保健品、食品等销售空间。

该规定中还设定药店营业场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100平米;禁止开在地下室及二层以上建筑内;必须同时配备1名执业药师和2名药学技术人员;农村乡镇以下地区开办的药店营业场所不得少于60平米。如经营范围含中药饮片,还应设置相对独立的中药饮片营业区域,不得少于30平米。此外,新药店与已有药店之间须间隔至少350米,但连锁药店可不受限制。

另外据药监局相关人士解释,新规规定的只是明年2月1日以前申请的药店,此前已经开办的药店仍可正常经营,不按新规要求。这些药店需确保药品存放安全,位于地下一层的药店需有完备通风、除湿系统,药监部门会对其进行检查。但是在药店进行每5年一次的药品经营许可证换发中,药监部门将根据新规考量药店的经营情况,但具体怎样操作还尚未确定。

那么,该规定实行以后,北京市药店行业和居民购药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1、药店开设成本增加 可能会影响居民购药成本

一向以来,很多患者都有在医院看病后,拿着医生开具的处方单据到医院傍边的药店购药的习惯。原因无非是药店的药品会比医院的低很多,这样的做法对错我们姑且不论,但至少在公立医院“医药分家”改革成效正式出台之前,这种现象会一直存在。

同时,由于药品药价和地域的经济水平挂钩,当前药企的渠道政策又是不允许跨地域窜货,所以北京市的药品价格一向都是居于全国较高水平。居民购药成本相较其他城市的居民来说,已经比较高了。但好在北京市内药店比较多,居民的可选择性较强。前段时间曾经有调查称同一种药品在一条街上的数家药店出现价格相差近一倍的情况,这种情况虽然说明了药店在经营管理的混乱,但同时也说明了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还比较丰富的。

但现在随着新规出台,新开设的药店在根据以上规定开店后,务必会增加不少成本,而根据商业机构的逐利性,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务必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旧有的药店也很可能跟风进行价格调整。所以,该规定在正式执行后,很可能会造成居民购药成本增加。

2、老药店随受新规影响较小 但一样面临洗牌

《北京市药店零售企业开办暂行规定》指出,除公共商业设施外的2层(含)以上及地下建筑内不得开办药店。对此,李江宁介绍,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市民购药及药品安全,“地下室通风性不好、较潮湿,不利于药品的保存。如果将药店设在高层,市民买药时会不便。药店宽敞、明亮、整洁,能让患者感到放心,因此我们考虑将药店设在一层最合适。”

不过,目前北京市不少老药店都是地下室与二层楼都有生意。比如北京市著名的百年老店白塔寺药店,就是分为三层,地下一层主要是医疗器械,一层主要是各种普通药品,二层主要是中草药。

李江宁解释说,新规规定的只是明年2月1日以前申请的药店,此前已经开办的药店仍可正常经营,不按新规要求。这些药店需确保药品存放安全,位于地下一层的药店需有完备通风、除湿系统,药监部门会对其进行检查。但是在药店进行每5年一次的药品经营许可证换发中,药监部门将根据新规考量药店的经营情况,但具体怎样操作还尚未确定。

旧有的药店如果想顺利获取《药品经营许可证》,就势必要根据新规进行药店整改,一些经营状况不佳、规模较小的药店很可能就此消失了……剩下的那些合规的、高成本运作的药店若想继续生存,就必须提升收益,而消费者的购药成本的增加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责任编辑:王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