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全球第三大制药企业默沙东(在美国与加拿大称为默克)过去一年在中国的动作频繁,在宣布与先声药业计划成立合资公司、与国药控股合作疫苗项目后,近日其宣布“未来五年内在中国投入15亿美元(约合96亿人民币)”,并在北京成立亚洲研发总部,进行创新药物的研发,预计一期工程将于2014年完工。
事实上,除掉默沙东之外,阿斯利康也在江苏泰州投建医药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而辉瑞、诺华、赛诺菲等知名药企也都纷纷在各地建立合资企业动作颇多……
相关阅读:默沙东看好中国医药研发前景 大手笔投资近百亿
外资药企借道或成趋势 默沙东谋施“中国计划”
在五年前,跨国药企的合作方式一般是以合资的方式进行,而像近年来的投入大笔资金在中国兴建生产中心、研发基地等行为其实颇为少见。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他们纷纷投入中国医药市场呢?
强势进入中国市场的起因:
外企自身危机
此番合资并购潮与跨国药企正面临的专利到期、原研药降价两大危机有关。
资料显示,2011—2015年将是外资药企专利保护失效高发期。其中,仅2011年,外资药企就将失去对10多种畅销药品的控制权,与之相关的年收入近500亿美元。“辉瑞旗下的重磅药物立普妥将在今年11月专利到期,诺华将于2012年和2015年丧失最畅销药物抗高血压药Diovan和抗癌药Gleevec的专利权,专利药到期迫切需要药企收购新的企业、新的业务,以平缓业绩。”郭凡礼表示。
有业内人士指出,药物专利到期后,仿制药在第一年可占据50%的市场,第二年就可占据70%-80%的市场。占据这块市场也是外资药企纷纷在华寻找仿制药合作伙伴的主要原因。
相关阅读:专利保护到期 最“值钱”药物立普妥神话终结
政策利好
自医药“十二五”纲要发布以来,对生物医药等行业支持力度加大。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振忠在参加会议时曾表示,“十二五”期间未来医疗健康产业内最主要的机遇将集中在药品研发、医疗器械、高端服务医院、直接服务医疗产业的信息行业以及健康保险五个方面。
相关阅读:“十二五”期间医疗健康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据报道显示,“十二五”期间,仅“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就将获中央财政下拨资金100亿元,配套资金300亿元,专项战略重点包括创新药物研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等。这些政策利好及广阔的发展空间让趋利而动的药商巨头们纷纷涉水中国医药市场。
相关阅读:生物医药十二五下月或将出台 单抗产品迎来黄金期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的逐步转移,欧美医药市场的份额已趋于饱和,他们需要进行相关产业的转移,而中国药品市场尚有大量未开发的领域,可以满足这些跨国药企的需求。相关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肿瘤药物市场销售额达160亿元,全球排名第七,同比增长率高达24%,远超美国4.4%和其他成熟或新兴市场,由此吸引了一批制药企业纷纷未雨绸缪,“掘金”中国肿瘤药物市场高增长。全球最大家族制药集团勃林格殷格翰计划在2014年推出其针对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非单抗类),预计到2020年抗肿瘤药物销售额将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5%,且中国将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
而中国目前虽然拥有3000多家制药企业,但是几十亿元以上规模的巨头企业不多,行业高度分散,排名前几位的制药企业每家所占市场份额大约只有2%。而在发达国家市场,这一比例往往要超过10%。所以,制药企业尚有很多机会来扩展其产品组合、提高市场覆盖率、完善渠道建设,整体市场具有再分的可能。同时相对国内药企,外资药企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具备两大优势:
1、低成本优势:外资药企进入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现象屡有发生,而寻求与更懂得国内的医药环境政策应对的国内药企合资具有更多优势,同时建立本土研发中心则可以网罗人才,其人力成本相对欧美等发达地区的人才成本大大降低。
2、经验优势:中国药品市场一直是仿制药的天下,然而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政策法规的完善,国内企业也逐渐走上原研药之路,相比刚刚起步的中国药企,跨国企业在这方面更具备研发优势与经验。
业内声音:
并不看好——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磨合困难重重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下国内并购的难点,除了买卖双方对并购期望不同,中国企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与外资单一并购也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对立,并购后期的文化和管理层整合更是困难重重。
“研究结果显示:57%的跨国药企倾向于独资新建,有37%的跨国药企愿意与具备一定技术和生产资源或能力的企业合资,倾向于通过并购相关生产工厂来投资的跨国药企为28%。”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外商投资越来越多地采用独资方式设立企业,或通过收购中方股东的股份对原有合资企业实现独资,使国内合资制药企业呈现出独资化趋势。
外资并购——促进医药产业整体升级
虽然外资药企的并购行为削减了国内药企的市场份额,还抢占了国内药企一部分资源,但郭凡礼认为,总体来说外资“入侵”利大于弊,毕竟外资并购我国药企对促进我国整体医药产业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有好处。
相关阅读:中国医药并购热度持续升温 外资显露扩张野心
外资药企的并购事件:
2月,赛诺菲-安万特也正式宣布完成对BMP太阳石集团公司收购的最终协议,交易总额高达5.2亿美元;
3月,诺华斥资1.25亿美元收购浙江天元生物85%的股权正式获批,外资药企首次在中国疫苗行业并购方面大有斩获;
6月,辉瑞和海正药业也签订了合资意向书,双方有意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目标是在中国打造一个一体化的开发、生产与商业平台;
7月,欧洲最大的医药商业公司联合博姿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与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意向,拟成立医药商业合资公司;
9月,默克与先声药业签署架合作协议……
(责任编辑:晏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