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医患纠纷层出不穷,但今年以来,海南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下称“海南医调委”)已调处终结了139起医疗纠纷,竟无一例反悔。这个去年9月由海南省综治办、高院、卫生厅等10个部门推动成立的第三方调解机构,何以发挥出这样大的威力?它的成功模式能否复制?日前,记者来到海南医调委,探访近日备受关注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
医疗纠纷对63岁的秦贵弟来说,已是见惯不怪的事,“只是这些年特别多”。
秦贵弟当过10多年内科医生,去年被请来筹建海南医调委,并任主任。
“调解就是磨嘴皮子。医疗纠纷走司法程序,时间长、成本高,而患者往往是弱势群体,医疗事故举证难,官司胜诉率低。患方来调解,最想知道的是医疗事故原因及下一步怎么办,我们就用医疗和法律的专业知识引导他们和解,把道理说透。”秦贵弟说。
市场运作各方参与
18个县市各设一名兼职调解员,多是司法系统工作人员
据秦贵弟介绍,海南医调委主要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各方参与、专业调解”模式,已成为海南医疗纠纷调解的主渠道。
医调委现有专职调解员13名,大多是热心调解工作的退休医生、法官、检察官等。除了专职调解员外,全省18个县市各设一名兼职调解员,多是司法系统的工作人员。
在采访中,恰逢海口某区人民医院医务科胡金牛来医调委递交调解材料。该院10月刚经历了一场“医闹”,因而胡金牛对调解的作用颇有感触:“医调委介入‘医闹’后,患方才同意做死者的尸检调查、进入调解程序。调解员对平息事态很有帮助。对于医疗纠纷而言,人民调解虽不是万能钥匙,但却是目前最好的一把钥匙”。
调解员蔡文认为,调解员重要的作用还体现在帮助患方权衡好利害关系。“曾有患方对医调委定的赔偿金额不满意,质问我们:‘难道一条人命就值两万元吗?我就是不服!’我们对他说,一条命的价值不是两万元,而是无价。但是就你这个案子的情况,到法院起诉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还要支付诉讼费、律师费等。”他有时候会直接把患方拉到医调委办公室外的走廊里,指着墙上挂的法律条文直接解释。
目前,医调委已为海南省农垦总医院调解18起医疗纠纷,调解成功16起。
所需费用财政补贴
专家都是公益性的,且匿名参与医疗纠纷鉴定评估
除了办公室外的走廊里挂满与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相关的法规条文,医调委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会议室墙上悬挂着的“海南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家库”。
据了解,医调委专家库已囊括575名医学专家、75名法学专家、25名保险专家。秦贵弟介绍,进入调解程序后,医调委将从专家库中抽调2名医学专家、2名法学专家、1名保险专家组成鉴定评估小组,对医疗纠纷事故“定性、定责、定损”,引导医患双方签订和解协议。
是否有专家拒绝参与呢?秦贵弟说:“一开始,我们就讲明这是公益性的,专家评估鉴定费每人200元/次。而且,我们保证不向医患双方透露专家姓名及其所属医疗机构。”
小朱的父亲10月因肠癌手术后大出血在海口某医院过世。他告诉记者,当初来找医调委是听说这里有专家库,“就想搞清父亲的死因”。经过医调委的调解,小朱接受了院方的赔偿方案。
据医调委工作人员介绍,医调委的办公场所租赁费、专家鉴定评估费由财政部门补贴,不需要患方支付任何费用。而凡是购买海南省医疗责任保险的医疗机构,均可到医调委进行调解。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19家医疗机构投保医疗责任险,缴纳保费2037.38万元。医调委从医责险保费中抽取10%,用于支付员工工资和日常办公支出等,2%用于防灾防损宣传。
“也有人怀疑我们会不会故意把赔偿金额定得高些,从中捞好处。但是我们的经费全部来自保费的定额佣金,与赔偿款的多少无关。”秦贵弟说,医调委已作出对鉴定专家、调解员收受贿赂行为的处罚乃至取消资格的规定。
“要100万—200万元的很常见,最高的索赔800万元。我们必须严格执行既定的调解程序,不能给患方造成错觉——好像通过医调委就能拿到很多钱。”据介绍,截至11月30日,医调委共受理医责险项目下医疗纠纷187例,患方索赔金额4900多万元,协助当事医疗机构赔偿金额510多万元,平均结案时间为9天。
此外,医调委还建立了回访机制。目前,调解案中患方满意度达95%,医调处终结139起无一例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