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仲莹:医院高品质的服务需要可持续性投入来支撑

2011-12-13 14:01 来源:三九健康网 

近日,医联网友刘某终于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北京某著名妇产医院喜得一位千金,但据她本人在论坛发帖称在公立医院看病就诊太受罪,如果能再选择一次,她一定会到正规的民营医院去生孩子。

刘女士的帖子中介绍了她从怀孕到生产的全过程。帖子中称自从怀孕后三个月建档开始,她每天就和“打仗”一样,早上6点多去起床挂号,一直排队到接近中午才能让医生进行检查。为了有一个健康的宝宝,这些体力的透支,刘女士都能默默地承受,最让她想不通的是接近临产入院时,由于床位紧张医院只能给她安排到走廊的加床上待产……。生完孩子以后,刘女士与其他的准妈妈们交流时发现,有些人为了不让自己和孩子受罪,直接选择到可以提供高品质服务的民营医院去生个健康的宝宝。为何只有民营医院能够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他们的运作方式与公立医院有何不同?医联网编辑带着这个疑问,采访了拥有十多年民营医院运营经验的睦家医院盘仲莹院长。

缺乏投入是服务水平下降的根源

盘仲莹:医院高品质的服务需要可持续性投入来支撑

近日,人民网做过一项调查中的数据显示,公立医院有一半的医务人员每周需要工作6天,每天8—12个小时。某些科室医生1年看的病,差不多就是别的国家同类大夫一辈子看的量。然而与工作量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近半数中国医生的收入在2000—3500元;对比美国,医生的收入是其他职业平均收入的5.5倍;巴西公立医院的人均月薪约1000美元。

据盘院长介绍,目前公立医院的服务之所以相对滞后,是与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息息相关。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会打击广大医务人员的劳动积极性,致使服务水平一直处于比较低区间徘徊。公立医院如果强制性地扭曲医务人员正常的服务价格,就会出现一种我们在经济学里常说的价格补偿机制——“红包现象”。医联网在采访多家民营医院的院长均表示,能否持续性投入才是民营医院生存的关键。

民营医院的经营需要可持续性投入

卫生部近日发布的2011年8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显示,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引导已经初见成效,与去年同期相比,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公立医院减少了308家,但民营医院却增加了1128家。

民营医院行业在未来5年会遇到一个井喷式的发展,在医联网采访盘院长时,她认为不是所有的投资人都会在这个行业有所建树。投资者必须做好持续性投入的心理准备,民营医院的运营不是将医院建好就可以开始赚钱,其实真正的投入是在医院开业的第一天起才开始,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人才培养

民营医院是属于高素质人才密集型行业,能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医务人员从哪里来?如何去培养他们,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第二、设备更新

以CT机为例,CT机进入中国才20多年的历史,现在一台最先进的CT机器动辄已经是千万级别,虽然疗设备从财务的账面上可以分摊十年付清,但实际上医疗技术一般五年之内就会更新,每家医院必须要随时更新自己的设备。

第三、社会责任

只要你进入医疗行业,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投资人,在经营民营医院的的同时必须有同样的社会责任和医疗的公益性,一旦出现SARS、甲流等卫生公共事件,民营医院调整整个医院的运营模式去面对突发的公共事件,不能像许多传统的零售行业今天投入2亿,马上就要求有500万的收入回报。

打响人才储备的“争夺战”

整体医疗服务的价格并不能代表民营医院的服务水平,关键是在于民营医院的人员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盘院长表示民营医院若想提高服务质量来吸引患者就诊,效仿公立医院的做法肯定是行不通。因为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没有统一标准,但只有通过高素质的人才和先进的仪器设备才有可能提供使广大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而这些都是需要民营医院作为成本去投入。

许多大民营医院在建立之初都会选择去公立医院挖人,不重视自身业务团队素质的培养,医生今天会被你挖来,明天就会被别人挖走,使医院的业务团队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作为民营医院的管理者,要有充分的胆量去接受市场机制的考验,只要提供医务人员无限的发展空间,完善的培训体系,会使民营医院业务团队的流失率降到最低。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公立医院无法满足少部分人个性化的就医需求时,民营医院所提供的高质量服务便应运而生。民营医院若想在这个夹缝的市场中得以生存,就必须拥有持续性的投入来保证高品质的服务质量,这样才能在公众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让企业的运营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在未来的五年,民营医院作为公立医院服务的补充,一定会成为医疗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用心让公众感受到最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责任编辑:王小楠)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