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卓永清:中国需要对医药创新付出成本

2011-11-14 18:19 来源:三九健康网 

他似乎为安斯泰来而生。

和那些大多数在上世纪80年代西行留学美国,归国后在不断增多的跨国大生意中扮演关键角色,运筹帷幄和呼风唤雨的精英们不同,卓永清学的并不是医学,在台湾大学农学院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帮别人管理工厂,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感觉自己不太适合这份工作的他进了一家日资企业---台湾藤泽药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自称怪胎的他在这里一干就是32年。


虽然没有换过公司,但换过很多岗位:他做过注册、医药代表、企划经理。2005年藤泽与日本另一家药企山之内合并为安斯泰来制药集团。2007年他任中国公司副总经理,2009年4月他委任为中国公司总经理,2011年3月31日辞去总经理职务,担任该公司董事长。

卓永清是研发制药行业杰出的领导者之一,知识渊博、经验丰富。34年来,卓永清一直在中国台湾、香港和中国内地从事医药行业工作,并热心协会工作。1999年担任RDPAC(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行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成员以来,他积极支持RDPAC工作。最近3年,他担任副主席,2011年正式委任为RDPAC总裁,在协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凭借在大陆十余年的制药企业运营管理经验,卓永清对研发制药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有深刻的洞见。

五年中期腾跃计划

2009年11月18日,安斯泰来中国(ACN)提交了2010年到2014年“五年中期腾跃计划”,并通过日本总部经营管理委员会的第二次审查。日本本部已同意在未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协助ACN更好地把握中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及新医改的良机,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根据日本总部的计划,安斯泰来集团将中国定义为亚洲地区增长的驱动力,并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除了在中国不断引进新产品外,集团还支持中国扩充MR(医药代表)的数量,以覆盖更多医院,力争实现2014财年销售额是2010财年一倍的目标。卓永清表示,安斯泰来中国经营管理团队在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商业环境和自身优势后,基于长远发展的视角制定出业务发展计划。该计划将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产品“利器”,在强化整体质量及覆盖范围扩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公司业务。

随着“五年中期腾跃计划”的发布和实施,安斯泰来中国从组织机构、人才引进、员工培养、绩效管理到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将获得进一步的完善或发生相应的改变。

创新是企业发展重要推动力

目前商业并购不但改变了当前医药公司的排序,也改变了行业的格局,但是无论是中小型企业还是大制药巨鳄,他们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光有规模也是无法保证长期发展。 卓永清表示,因此对于中校型企业来说,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首先要确立增长空间,就必须专注创新,并且在确立的领域内做到精益求精。

中国制药企业要走出去,需要重视自主创新、商业并购

卓永清表示,企业全球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世界各地有一个网络,这些网络不管从研发、开发、营销甚至制造这一块,都能产生一个好的效益和效果,要成为处方药专业领域的厂家,非常重要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现在研发一个新药需要十几年时间,需要投入十几亿的资金,合并会带来更大的资金流带来更多的核心能力,中国制药企业要想走出去,具备这个能力很重要。

药品的质量才是生命线

卓永清说,不能只把价格当做门槛,其实药品的质量才是生命线。不能要求又要符合国家限价,又要达到质量保证。创新从哪儿来?要有动力才行,中国需要对医药创新付出成本。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市场,比如美国和加拿大,美国的药价肯定比加拿大贵,但美国人为什么认同,因为美国认为创新才是全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如果没有高药价来驱动它,美国也不可能领先于全世界。”

“比如在日本,有一大批90岁以上,几乎快100岁的人,这些人几乎不做任何生产性工作,还得让社会照顾他们,但他们也是对社会做过贡献的人,所以也要有一套福利制度照顾他们,这牵涉到什么?资源利用的问题,我们国家的药物政策应该是在国家卫生医疗政策体系建立的大格局之下,到底医疗怎么走法?有了好的医疗政策,才能有好的药物政策,这是相对的”。

编后语:中国医改给全球制药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面对这样的机遇,作为研发创新型制药企业,卓董事长表示,安斯泰来总部已经将中国市场视为其在亚洲地区最为重要的市场,安斯泰来中国会积极引进创新产品,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满足中国患者不断提升的医疗需求;同时愿意与中国医疗卫生机构一起,共同提升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王小楠)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