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院副院长漆松涛:健康教育本质在于“行为干预”

2011-11-09 17:31 来源:三九健康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健康教育”的字眼也在人们生活中频频出现。南方医院副院长漆松涛教授指出,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干预,通过健康信息的传播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医务工作者应该更多的参与到健康教育中

健康教育需要政府、基层、社会团体、专业机构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合作,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社会环境,传播有关于健康的丰富信息,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积极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漆松涛教授说,“健康是与疾病相对的一个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是如此表述的: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环境健康等多方面的要素。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前提。”

对于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谈健康,谈养生,打着健康的幌子骗人的现象,漆松涛教授希望更多的医务人员站出来,更多的参入到健康教育中,“虽然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医学教育,但是医师有着极其专业的知识,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便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医务工作对健康教育便有一种十分特殊的、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更应该参与到这些健康教育中。”


漆松涛副院长接受医联网采访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干预 治未病

漆松涛教授认为,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干预,就是人们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是否改善,是否能够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其中包含有各种各样的干预手段,例如公共场所出台一些禁止吸烟的规定就属于政策性干预, 其二如组织干预,比如说搞个健康大讲堂,讲一讲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对于参加者一些健康行为的养成个有触发作用。”

他指出,信息的干预主要是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让人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我国古代就有“大医治未病”的说法,这也是针对健康而言的,是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健康教育。现在的信息干预包括个体和集体的咨询、培训、讲座,大众传媒的传播,健康知识的传播等。这些健康信息对于提高人民群众普遍的健康意识有非常大的好处,对于老百姓是最为适合,“比如社区服务站或卫生院促使老百姓去测量血压,使人们的高血压早发现,早治疗。他们对于这些健康信息的接受甚至比专门的医学知识来得容易,毕意,纯粹的医学知识往往要具有医学背景的人才能理解。 ”

10年后,健康教育传播渠道及参与人群更多了

对比10年前的健康教育工作,漆松涛教授认为从世卫组织对健康教育的描述上已经体现了主要的变化,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健康教育的描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第一,健康教育是通过开展各种有目的的传播活动和自觉学习,改善健康素养的过程;

第二,健康教育不仅关注信息传播,也致力于激发人们采取行动,掌握技能和健康提高;

第三,健康教育除了传播信息,也要干预个体的危险因素、危险行为和服务的理念。

漆松涛教授说,“10年后的今天,在健康教育方面,社会更重视了,群众参与更多了,信息传播更发达了。通过网络,短信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健康科普教育的信息传播渠道十分发达。”

 五方面合力出手 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怎么能更好的推广中国的健康教育?漆松涛教授认为促进的主体是政府,其核心是创造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社会、支持性的环境,也即是和谐社会。主要任务是社会动员,加强政府的主导性和增加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应该从下列五个方面进行合力出手:

第一,健康促进学校。也就是把学校变成一个能够保护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健康发展的一个场所。在学校重视科学、文化素养、文化知识的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创造一个有益于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健康的环境。

第二,健康促进医院。医院要开展健康教育,对病人、对家属,对所在的这个社区,对全社会传播健康知识,传播健康技能,开展健康教育。

第三,健康促进的市场。

第四,健康促进社区。社区要有益于我们健康的政策,提供我们有益于健康的健康保健服务等。

第五,健康促进城市。

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倡导我们居住的城市要变成健康城市。因此,从学校,医院,社区,社会(也即是市场),城市五个方面合力出手,打造一个和谐社会,健康社会。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2001年,卫生部将健康教育正式列入国家公共卫生专业职称系列,学科名称由“健康教育”改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地位已经确立,并逐步成为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实践。

 相关阅读:

漆松涛,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广东省首届名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常委,曾任两届广东省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神经外科学会常委、解放军新药评审委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新医药评审专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等十几家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对颅脑显微外科手术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复杂高危疑难手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脑干肿瘤、脑室内肿瘤、颅底岩斜区肿瘤、复杂的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等,是最早提出并实施颅咽管瘤及松果体区肿瘤全切除、动脉瘤出血早期手术及锁孔手术等微创技术的专家,为全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在颅底中线部位肿瘤方面为国际知名专家,享有重要发言权。

  专题:2011健康总评榜全国最受欢迎三甲医院、广州十佳三甲医院、优秀科普院长揭晓

(责任编辑:王小楠 通讯员:吴剑鹏)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