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讲中他对十二五规划做了详细的解读,对于医药行业的特点做出分析,还为基药政策的推进做了一些前瞻性的预测,并呼吁业界人士应当尽自己的责任发出自己的声音。
于会长提到关于“十二五”规划,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都分别有解读,但是由于各方面侧重点有所不同。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制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有7个行业。其中包括生物医药,第二个是由国家工信部组织的。第三是由国家商务部组织制订的,是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三个规划组合在一起,是医药产业的完整的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据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将近8.3万亿的财政收入,上月末为止外汇储备在3万亿美金,这些都说明我国国力的强盛,然而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我们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问题。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是,我们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却没有换来与消耗相匹配的产出,可以说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消耗的物质资源过多,这是我们存在的一大问题。另一大问题就是环境制约,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我们可能忽视了环境这方面的因素。然而可持续性发展才是硬道理,减少环境与资源对于企业发展产生制约,唯有促进产业的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改变。
国家因此确定了七大行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而生物医药作为七大行业之一,唯有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医药产业升级为中心,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以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为重点,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的创新,促进医药产业由大到强。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就是为了让医药行业由大到强。
关于“十二五规划”于会长言简意赅的概括为两个重点:第一、产业升级。第二,追踪世界前沿技术。这两句话实际上是生物医药十二五的重点。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其实也是两点:1、增强药企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2、做好药品的质量监控体系,保障药品的安全性与功能性。在这两个要求之下就要求医药行业做大量的新标准,要增加大量的检测项目,要提出新的管理要求,实际上就是做产品的升级,而主动升级更是制胜法宝。我们行业内有一批先导企业,他们在早就已经达到新版GMP所要求的标准。很多企业已经主动做了,不完全统计,20多家已经达到了美国FDA、欧盟和日本的制剂标准。在这五年当中,我们希望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再有七、八十家企业继续可以做到上述的要求。争取2015年的时候中国有100多家企业,200以上产品,通过世界最高水平的认证或者注册。这些工作都要在十二五中完成,可能有些企业是现实的,有些企业是未来的,不管现实还是未来,方向是明确的。必须朝着不断升级的标准,方向去走。
第二个重点工作就是占领制高点。具体说,追踪世界前沿技术,占领生物医药制高点。我们跟大家今天说的生物医药,不是大生物医药的概念。就是一种酶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工程技术所出来的药品,称之为生物医药。那么这一类生物医药目前在中国还不过。那么从全球的趋势上看,近二十年发展最近的就是此类。新药中出现最多的也是这类。大家看看FDA近三年审批的新药中,生物医药占最大。那么其中又有三类是最大的。一个是基因药,一个是疫苗,一个是单卡。这三类药在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些产品根据国外的发展趋势,我们很可能在国内有一个大的变化,是这方面。国外也有一个非常权威的机构它预测,在2014年的前后,世界药品排名销售前三名的产品,而是被三个生物药取代。他也点了几个名及当然不一定点得准,但是这个趋势肯定是准的。好多数据可以支持这样的判断。国家也制订了我们国家的生物医药发展的指南,重大新药的指南,都是这样来叙述,加快开发用于肿瘤、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疫苗。重点突破高通量基因科龙表达技术、抗体人源化技术,技术平台不突破,产品不可能出来。所以现在为什么国家几百亿的钱投在平台建设上,就是要加强基础,然后开发感到。十一五我们二百多亿投在平台建设,创新能力建设上。这里中间也孕育了很多产品,将来也会很有希望。
于会长也就医药流通行业做了一些总结性的陈词,他认为当前流通行业具有几大态势:1、产业多元化的结合,企业要以经营特色为核心竞争力;2、多业态推广:不管是零售药店还是大卖场又或者是单店经营,只要存在即是合理,只要顺应市场需求即可;3、第三方物流应当加以鼓励:商业部明确表示鼓励第三方物流,评价企业要重能力、重效率、轻资产,允许所有非所有;4、关于医保定点药店:希望所有的GSP认证通过的零售药店都可以为人民群众的医保服务。因为药店天生的责任就是便利。如果38万家中的药店,只有三分之一做医保,其他的不能做,那么三分之二存在便民的功能就被政策给抹煞掉了。在演讲的最后于会长号召国内零售药店应当联合起来,促进降费增效,最终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责任编辑:姚青)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