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医药供应链整合要符合生态原理

2011-06-10 09:38 来源:三九健康网 

医药流通的供应链整合绝不是简单的叠加,更不是时髦的词汇。新医改为加速医药流通的供应链整合提供了环境的基础和条件,笔者认为符合客观规律的变革才具有生命力,生态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使我们从另外的一个视角来更好的看待当前风起云涌的整合大潮。

生态理论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自然界的一般规律。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也正是供应链体系的主要内容,生态理论不仅能够为构建新医改后时期的医药流通供应链提供崭新的思路,更能够对供应链整合提供具体的方法,指明发展的方向,指导供应链整合的实践,更好的规范现阶段无序的竞争。医药流通供应链整合与生态理论的相关性如下:

种群=流通企业

医药供应链整合要符合生态原理

生态理论认为:种群具有自然调节的功能,种群数量有保持稳定的趋势,即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只能承载一定数量的生物,种群数量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并在该条件下趋于稳定状态。

目前我国的流通企业有13800余家,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在2009-2010年度该数量仍有上升的趋势,究竟需要多少流通企业就可以满足新医改所要求构建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需要,有关专家2000-3000家的论断虽然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而此方面的研究由于在变革期政策缺失的影响,难以有最终的结论,但是从美国、日本等国外的经验可以看到,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多、小、散”的状况是不符合生态的平衡理念的,过分饱和导致整体行业效率的下降,集中度的提高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群落=供应链成员

生态理论认为:群落中的物种都与其他物种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食物链居于相邻环节物种的数量互为影响和制约,其比例有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物种间的竞争使生物群落的结构改变并稳定,即生态平衡,平衡的破坏常可能导致某种生物资源的永久性丧失。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疗机构的数量,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药店、民营医院和诊所的发展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7000-8000家;农村药品供应网点55.4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6万个、乡镇卫生院3.9万家;零售药店39.42万家;正式注册民营医院1500余家,城镇个体诊所26万家,乡村个体诊所72万家。上述的三大类终端构成了医药流通供应链中流通企业的下游,决定和制约着流通企业的结构和数量,同时其相互之间对医疗资源和患者资源的竞争,也决定了不同终端数量的动态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供应链结构的平衡是受市场规律决定的,任何行政性的规定都难以打破其自身的优化,如招标中的原则上只委托一次、规定流通的层级、限定流通差率等做法,无益于整体行业的发展。群落的理念为供应链整合中供应链结构的设计和成员的选择提供了思路。

生态系统=供应链结构

生态理论认为: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停地循环流动,既包括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生物间的营养传递和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也包括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物质形式的转换。生物进化就是生物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供应链的发展本身就是向高效率、高质量进化的过程。供应链整合所建立的合理的结构依赖于供应链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正如生态平衡中的能量流动一样,合理的机制是维系供应链结构稳定的根源。现阶段不论是国内领先企业的供应链整合,还是非一体化的自主联合,需要解决的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价值链的分配和信息的共享问题,只有稳定和谐的体系才可以保障系统的发展性和持续发展性。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供应链的参与成员与新医改的关系

生态理论认为:在改造自然的话动中,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做了不少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是大自然受破坏后所产生的一种反作用。

同样在供应链的整合中,采用如何的解决方法才可以符合国家医改的要求,一是需要整合供应链的主体具备符合生态的整合理念,二是需要政策的制定从市场规律出发,尽可能的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做好宏观的控制;三是需要认真的对维系供应链和谐的内在要素进行分析,建立供应链成员共赢和多赢的良好局面。

具备了上述生态理念,才可以采用生态理论的方法论,解决构建供应链生态环境、进行供应链成员的选择、供应链内外信息的衔接、供应链成员生态位的优化、供应链生态层的调整等供应链整合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好地符合新医改药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要求。

1、供应链生态环境的构建。

要明确未来医改背景下的竞争不再是产品的竞争和企业管理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体系的竞争,供应链向上下游延伸意味着供应链成员的合作大于竞争;供应链整合的成员之间需要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这是形成供应链目标一致的基础,目前多被采用的方式成员之间有共享的信息平台,成员可以通过平台了解产品的采购、价格、渠道、流向、促销等市场信息,在统一的系统中为供应链的建设服务,CRM系统是被诸多企业采用的方法之一;要建立合理的供应链价值体系,起到激励每一个成员的目的,在激励中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按照成员的市场贡献进行利益的划分,只考虑自身利益,而不考虑其他成员利益的做法,都不会维持体系的长期稳定。

2、供应链成员的选择。

供应链的延伸依靠的就是价值的逐级传递,供应链的成员遵循约定的价值分配,从而协同整个链条,提高供应链效率。因此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是供应商管理的关键环节,选择理念相同的成员是供应链整合中的关键。一是建立成员的准入标准,充分的利用优势互补的原则,每个环节做好专业的事情;二是成员的选择要符合医改的要求,合规操作;三是供应链成员需要把追求供应链的整体效益作为发展的宗旨,将成员企业的管理体系与自身的体系进行有效地链接,四是分享市场和技术信息,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共生关系。

3、供应链成员生态位的优化。

生态位就是供应链成员在供应链体系中的定位。我国目前供应链整合的主体是医药流通企业,其生态位就是做好渠道的归拢、价格的维护,能够保证上游成员的网络覆盖要求;对于生产企业的定位主要是保证产品的供应、产品的质量,能够在学术宣传上起到拉动市场的作用;下游的终端客户则需要维护上游供应联成员的权益,以此赢得上游成员的产品、配送、量价的配套服务。

4、供应链生态层的调整。

由于我国药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在供应链的整合中常分为四个生态层,即原料生产企业、制剂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终端客户,生态层的调整中需要合理确定每一个层级的成员数量、评估能力;系统的排他性是供应链各个层级利益的最好保障。由于成员单位隶属于不同的企业,所处的环境不一致,动态的调整是必须的过程。经过整个体系的长期磨合,才可以形成效率的供应链体系。

(责任编辑:姚琦)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