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关注

中药变“贵族药”别只拿游资说事

2011-05-12 11:12 来源:三九健康网 

“以前开一服中药六七元钱,现在20元钱以内基本开不出来了……”近日,省城有中医医师向记者慨叹。3服感冒药将近160元,3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将近200元……面对日益高涨的中药费,原本简便验廉的中药,咋一下成了普通百姓吃不起的“贵族药”?

在很多人的固有意识中,简便验廉不仅是中医药的特色,也是中医药较之在医疗市场处于主流、强势地位的西医的显著优势。如今,部分中药价格飞涨,中药竟然变成了让普通百姓吃不起的“贵族药”。于是,人们不禁要担心中医药的特色由此丧失,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难以得到生存和发展。更令人们担忧的是,当诸如绿豆、大蒜等农产品价格暴涨之时,人们可以暂时不买、不吃,但是病情的需要却不能不用那些价格高涨、俨然已经成为“贵族药”的中药。毫无疑问,部分中药价格暴涨已经成了一种难以承受的民生之痛。

那么,部分中药为何会价格飞涨?有人认为,在中药材市场中寻找出路的游资是背后推手,一些不良商人囤积部分中药材、大肆炒作其价格难辞其咎。确实,随着近来政府调控楼市的政策越发收紧,很多的游资从楼市转向了贵重金属、农产品、中药材等领域。部分中药材价格的快速、反常上涨确系游资炒作。于是,有人主张,应该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这种炒作行为。换而言之,也就是动用行政力量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干预中药材的市场价格。在物价上涨此起彼伏,通胀趋势非常明显的当下,这类观点想必是颇受公众欢迎的。譬如,一旦市场中出现某种产品价格暴涨,总是有人呼吁政府出面干预,动用行政力量去限制其价格上涨,大至楼市、紧缺物资,小到蔬菜、水果,无不如此。

考虑到我国行政力量的强势,只要政府肯出面干预,部分中药虚高价格很可能将会应声而落。然而,现代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某些商品短暂的价格上涨,也许可以被游资所左右,但是其长期的价格一定是由供需关系来决定的。更何况,商品价格的短期涨落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发调节下,供求短暂失衡的问题并不难解决。所以,部分中药材价格上涨并不需要动用行政力量去进行价格管制。

有人要问,难道有关部门可以任由部分中药反常性地涨价,坐视一些生活贫困的患者用不起中药吗?笔者以为,我们大可不必为之过于担忧。首先,中药材不是不可再生资源,其生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周期性,且资金、技术等准入门槛都不高。一旦中药材市场供给恢复充足,游资不可能通过囤积、炒作长期左右中药材的价格。对部分中药材实行价格管制反而会挫伤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利于恢复其供求的平衡。

其次,目前中医药在国内医疗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并不大,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其实更喜欢使用西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患者认为,在治疗一些常见病上,西药见效更快,而中药显效慢、治疗周期较长,累积的药费更高。至于中药副作用小,治病求本等优势倒是经常被忽略。所以,如今往往是那些经济条件好、对健康质量要求高的患者更乐于接受中医药,而这部分人其实对中药的价格并不是那么敏感。

当然,面对部分中药价格快速、反常地上涨,有关部门也不是什么都不必管、不能做。各级政府应该做的是,继续增加对公共医疗的投入,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公众享受的医保待遇;引导种植中药材的农民组成相关的产销协会,及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为他们提供小额生产贷款、种植技术等服务。唯有如此,中药市场中部分药材暴涨暴跌,游资兴风作浪、患者用不起药的反常现象才能彻底消除。

(责任编辑: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