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垒之战的第一声号角,从县医院响起。步履艰难的公立医院改革,由此迈向了新的征程。而且,这一步举足轻重。
2011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在“攻坚”的紧迫要求之下,从3月7日出台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确定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两条腿走路”的基本策略,并要求优先发展县医院,再到3月19日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明确今年公立医院改革以县医院改革为突破口,县医院于新医改的战略意义已不言而喻。
依据规划,政府将先后对2000多家县医院实行重点扶持,这必将带来用药终端需求的一番蜕变;与此同时,在作为基层医疗三级网络核心的县医院的辐射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也将形成一个相互逐级影响的基层用药圈。而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医疗体系,亦将分担城市三级公立医院的诊疗压力,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
大国医改难在公立医院改革,以县级医院作为底层突破的点睛之笔,决策层谋虑深远,也必将引发产业链的调整,我们站在产业的角度对政策关键点进行深刻的解读和剖析,把脉药品市场走向。为此,《记者》特别策划了“非常‘县’路——关注县级医院改革引发的产业震荡”专题报道,分别从工商等领域,立体观察,探讨县医院市场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
嘉宾:
东瑞制药(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高毅
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耿福能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裁 耿鸿武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制剂事业部总经理 谢孔标
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原则下,打造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政策的提出,远则将促进我国医疗资源均衡分配和调整,近则必将促进县级医院市场的大幅增长。
这一可以预见的增量变化,会对各级终端用药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战略布局和营销变革提出哪些新的思考?要实现县级医院终端的市场新增,仍需要哪些努力?本报邀请了制药界企业权威人士,共同关注市场在新政策方向下的微妙演变。
均衡医疗资源
记者: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400亿元,建设县级医院1877个,中心卫生院5169个。中央今年强调再支持300所以上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对于这一数字,您怎么看?
高毅: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地域宽广、经济水平差异大、农村医保覆盖率不高等原因,各地县医院的业务量、技术水平和用药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承担作为地区医疗中心的职责。中央财政的这些措施必然会大大提升县医院的业务水平和用药水平。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必须承担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职责,疾病治疗的范围也从过去以急性病和传染病为主,逐渐转变为急性病、传染病和慢性病共举的状况。
耿福能:县医院与大城市三级医院、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是三个层次的医疗服务。首先,县级医院是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龙头,是统筹城乡卫生发展的纽带,其门诊量占公立医院的1/3,住院量占公立医院的半壁江山。因此,把县医院这个龙头抓好,对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均衡医疗资源配置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从国内2万多家医院的结构分析看,综合性三甲和专科三甲医院的总数为1000多家,而县医院数量则超过了6000家,服务的人口总数也达到9亿。调查分析显示,县医院的年床均门、急诊人次数只有同区域中小型三甲综合医院的65%,而年床均出院人数则略高于参照的三甲医院,这说明县域居民普遍存在“诊断去三甲,治疗回基层”的现象。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不断加大对县医院的投入,改善医疗设备,优化人员结构,分流患者就医,这一市场必然会随之扩容。县医院将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用药和处方的引导者,其用药水平将高于乡镇卫生院等基层终端,基本药物目录上的中高端产品以及部分医保目录产品将是县级医院用药的主要品种。
耿鸿武:将县医院的发展作为解决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的一项重要举措非常英明。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三级医院,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相对拥有的资源较少,患者疾病构成是疑难病症少、常见病症多。上述医疗资源分布与疾病构成的矛盾是当前医改的核心问题。县医院承上启下,发展县医院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状,减轻目前三级医院的就医压力,使更多的患者可以更加方便地找到合适的就医单位和医生。
政策总是引导着市场成长的方向。发展县医院的政策导向势必推动县医院市场的快速增长,容量将进一步增加,不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将其作为重点进行开发。
从商业视角分析,三级医院、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的产品结构、招标体系都不同,对应的产品配送要求也不一样:三级医院使用的产品往往价值高、单次采购金额大、单品种采购数量多,且不需要拆零,而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产品往往价值较低,单次采购金额小,单品种采购数量少,常常需要拆零销售。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对药品的配送要求更高,三级医院则要求较低,县级医院居其中;另外,选择供货商的导向不一样,高端医院往往是产品导向,而基层医疗机构往往是服务导向。
谢孔标:国家如此重视县级医院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充分说明卫生投入和政策资源都将会集中和加大投向县级医院市场。随着县级医院补偿机制和政府投入的完善到位,医保支付方式和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到位,必将带动县级医疗和药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由于国产品牌药和新药的市场份额在二级县域医院较为集中,下一步对具有较好性价比的国产药品的市场开拓将会产生显著利好,对促进我国医药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高低端“会师”
记者: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级医院终端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对整体药品消费市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县级医院的崛起对市场整体将发生怎样的影响?
高毅:从药品的角度看,由于我国今年将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将逐渐“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使得基本药物范围以外的药物将来主要在县以上医院中使用。这必然会导致药品使用格局发生变化。企业必须适应这种趋势,将非基本药物的推广重点放到县以上医院,对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则将重点放在基本药物招标和供应上。
耿福能:用药结构会有变化。县医院的发展会促进品牌药品的下沉和放量,并有力地促进国家医疗资源的平衡与合理调配,这是大中小三级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药的前提。县医院的用药结构更加合理化,大品牌药品在县医院的推广就会变得容易,同时,县医院的发展将促进其大病种的接诊率,其中,心脑血管、肿瘤、手术相关药品和器械生产企业将面临新的增长点。当然,我们也正在思考县医院会否成为慢性病患者的首选终端及有关药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城市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终端的部分患者是否会向县级医院流动,哪些疾病患者可能流动等一系列问题。
对有关企业也会形成影响。随着县医院的建立和完善,患者消费将更加合理,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环境将逐渐形成,县医院将作为低端消费者看大病的首选终端。但是患者消费能力决定了县医院处方水平不会很高端,因此,县医院的发展将成为原本以大普药为主,原本终端多为乡镇卫生院、诊所及药店的企业的又一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