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行业关注

看病“一口价”如何走得更好?

2011-04-06 10:20 来源:三九健康网 

确定“一口价”显然只是第一步,只有兼顾患者和医院双方的利益,才能保证这一新政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双赢。

从5月1日起,河南省参合农民再去医院做阑尾切除等手术时,可以选择“按病种付费”了,也就是“一口价”。这样做的直接好处是,避免了医院再做无谓的检查。省卫生厅副厅长黄红霞说,新农合实现按病种付费是河南省医改的一部分,首批选择的试点是30家医院,30个病种。省卫生厅的目标是,2012年,按病种付费在全省推开,病种有60~100个。

对于广大普通患者来说,看病“一口价”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仅有了具体的病种收费标准,而且医疗费用的透明度将大大提高,看病费用也会因此而下降。不过,虽然“一口价”在很多地区都曾付诸实施,而且也得到了不少患者的赞扬和期待,但在一些地区推行时却遭受冷遇。究其原因,能否同时兼顾医患双方的利益是看病“一口价”能否长期顺利实施的关键。

尽管看病“一口价”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但面对治疗过程的种种开支,患者还是希望得到更多优惠。矛盾随之而来——患者希望“一口价”压得更低,但压得过低之后是否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行?面对卫生部门制定出来的“一口价”,医院其实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而且超支部分要由医院来负担。如何在患者利益和医院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显得格外重要。

显而易见,要想使看病“一口价”真正发挥出预期的积极作用,关键是首先为病种设立合理的价格标准——倘若收费标准过高,难免会使患者感觉不到“优惠”;如果收费标准过低,又难免会令医院入不敷出,甚至在长久实行的过程中难以为继。这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针对“一口价”病种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不仅需要收集以往的相关病历及收费明细进行归纳分析,同时还应结合现实情况以及经济发展做出前瞻性判断,毕竟,设定看病“一口价”是一件涉及诸多方面的繁杂工程,不可能时时进行调整,更何况“朝令夕改”本身也将使这一新政显得不够严肃。实际上,这恐怕也正是看病“一口价”在实践中稳扎稳打的原因所在。

确定诊疗价格之后,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提供什么样的医疗服务,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内容。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以及身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事先制定的“一口价”对于医院多少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擅自“涨价”这条路被堵死之后,医院会不会另辟蹊径、敷衍了事?随着“首诊负责制”的实行,医院服务“缩水”的难度大大增加。不过,由此却带来了另外一个疑问——医院是否会因此而陷入“赔本赚吆喝”的窘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划定“一口价”就是在给医院念“紧箍咒”。即使如此,也应该考虑到医院的实际情况。如果在“一口价”的范围内,医院屡屡承受超支的负担,那么,除去提高“一口价”标准之外,也许还应该考虑,能否有针对性地给医院提供更多的专项补贴?毕竟,只有医院能够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营,才能给患者提供更多的优质医疗服务。

在目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保障水平低的大背景下,划定“一口价”不失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剂良药。除了督促医院尽快实现治疗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成本公开化之外,作为医疗价格的制定者与医疗服务的监督者,卫生、物价、医保等部门也应积极履行各自的职责,确保医院的积极健康发展。确定“一口价”显然只是第一步,只有兼顾患者和医院双方的利益,才能保证这一新政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双赢。

(责任编辑: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