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通过政策科研主体将逐步从学院转到药企

2009-12-07 02:45 来源:三九健康网 

2009年11月27日,在成都的药交会上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医药科研开发论坛上国家药监局的肖处长现在做了题目为《新药注册管理政策》的现场演讲,并回答了部分观众的提问。

在现场报告中肖处长指出,从现实可以看出中国的医药产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大型的跨国医药制药企业,都在我们国家设立了合资企业或大机构。而且在研发机构里,还提供给大家一些职权。他们看中了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经济发展这么快,在我国这个企业还有一个这种举荐的形式。跨国企业规模巨大,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国家怎么学习,努力,制药的规模都不大。这个更深层次的是产业结构还有很多不顺的地方。前十个医药企业占得份额大家可以想到,但是一些大的企业使用的非常快。对于一些创新的品种来说,大家都不太看好。那么上边讲的这个大企业,为什么说他们,你看他们的产值都是几百亿美元,那么这几部分你看,这个经济实力都是差不多的,这个医药我们的国家的发展投入还是相当比较少。我们国家在西药上、医疗上、科研机构上、研发上、我们都给予了财政上这地方都尽了很大的力。并且把我们国家的医药由机构向企业转移。这是全球的实践。

肖处长提到,国家十一五计划已经针对危害人身体健康的不法行径,主要十大疾病,研制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医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格服务基本满足我国对人民的健康需求。这还是一个基本的,因为实事求是,这个是我们国家现在的目前的所面对的实际情。那么第二个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国家先进水平的基础平台。形成一个有利于我们西药发展的有利的方针。研发以后,所有的设置都跟这个西药研发整合有关,从品种来讲,这个专家支持从西药国家研发一直到西药上市生产的大幅度改造,整个过程所有的环节,前提上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都是支持的。那么在中药体系方面,我们知道,西方国家搞生产,中间有很多一些技术在里面,需要我们建立,就把中西药发现这方面的研究,涉及不用的阶段,需要建立的一些进入基层,那么大家可以看到在临床检验里,中国是个大品牌,具有很多研发中的知识。大家也可以了解到,包括药品价格,药品评价,这个国家都给予了支持。

国家药监局:通过政策科研主体将逐步从学院转到药企

最后他总结,结合我们国家这个阶段的三个方面,一个是制度建设,比如药品评价,CCP,要实现与发达国家接轨。整体布局呢,西药国家要创新,这个体系,十一五的任务重点是我们开发一个形象、发现一个角度,我们要开发一些具有市场知识产权的西药。第二个,我们国家建立的西药的疗效,培育的这些,因为我们国家很大,一些大的医药品牌结合了生产,疗效两个方面。第三个将中西药研发从开始到产业建立一个完整的利益链和完善国家的西药创新体系。同时,国际上大型的医药企业,大家可以看到,前十位都是上市的,我们希望体系的创新,形成我们中国国家将来能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的大品牌的中药体系中去,那么对于我们国家技术研究,当然技术方面起了很重要的地位,形成一个技术平台。

国家的这些专项是否对境外投资,国家的私人制药公司开放呢?

答:现在只要是公司,不管你是民营的,股份制的,还是个人的,都可以申请,那么外资的如果在中国注册公司,控股仍是中方的投资人。

我想请问您一个问题,在国外药品研发的主体都是药企,但是在中国却是一些大学等,在这一点上国家对药品研发的主体将来是否会有调整?

答: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过去十一五的计划实施,那么我们刚刚说了,国家是想通过政策,逐步要把药品从科研逐渐转到企业,因为实质上企业这些市场,有很多的理由,我们国家到现在不是所以的中科院,医科院的药物都是国家的,那你怎么搞制度,你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单位,这个企业化过程中,接触到西医的过程中,将来它会不会被一些大的制药企业收购,收购了企业,不过我们国家这个大的制药企业,像这个哈药,石药,江中制药等一些制药企业,这个一些经常有收购的,这个是一个过程,政府是往这方面发

(实习编辑:马丽诗)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