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件事我非常难过,一件是河南省化工农民公开医院的事件。具体我不详细说,这个媒体充分保护。今天是学院已经停止了的过去,让我们重新发现问题。那就是现在这种官僚医疗机构对人民大众健康的漠视,造成的这种投诉无门。我心会这些是职业病,职业是与职务是有关联的,你必须赔偿我的工伤,用的比较简单的,都得不到正常的赔偿。而令这些人非常可恨的是,在另一家医院给了农民工开出过验证“你就是职业病”,你应该得到赔偿,通过这个结论之后,某些领导还要处分了这些职员,而不是每一家的赔偿给他们,让人感到非常的很不愉快!这些问题主要是源于卫生局这样,他们无视或者他们不能够全心全意的为人民大众搞好相关的基本保障。
第二个事情是南京医院出了一件这样的事,一个小男孩住进医院由于医生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强求导致死亡。但是这个医院的一名领导对于这件事情,不是首先的检查我们医院医生在这种工作中的毛病,而是说“我们没问题,我们医生没打游戏,没有偷白菜”。所以这种害处是我们觉得最可恨的,是我们越发感觉到改变的必要性,改变这种体制,改变这种冷漠,提供对人民的基本保障。
那么第三个就是最近北大医院非常出名的一件事,三个学生把一个教授给治死了。这件事很不幸,不管说制度上是否有漏洞,行医的医生到底有没有医师资格证,这些我们都先不去论。只是就发生后遗症的遮盖,涂改病例、欺骗群众,死亡就是缘于这一类医生和没有职业资格的学生。这些问题中,对这个事件没有多大关系的态度是最可恨的,是最让人讨厌的。死亡的还是北大医学院的一个教授,如果他对这个农民的话,恐怕就糊里糊涂发生这样的惨事自己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想要以后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或者少发生,必须把现在这种体系改革掉,让他们有一个根的质的变化,那么本质的又在哪里?要让医生们不是为了卖药而去欺骗病人,不是为了多挣钱而去开单,多做检查,这些是需要的。
那么现在这种药物的制度改革,我应该说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药物研究上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算是药价降到零也解决不了医院的问题。第二个我们要宣传医院的这个方案,其中的方案写了六个部的二十四条,我详细看了以后,很多同志看的都比较吃力,很多政策就是深入到真正的的问题了。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保证我们的服务目标,也就是农民和居民。他们才是我们职业的对象,这一些是现在工作消费最低的或者看病想看却没有钱的人群。那么政府在这一方面首先应该先给他们一定的保障。历史证明这一点对于要实现社会的和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大家看我们做的又是什么?
医改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医改过后的政府也已经换了四届,但是到现在还没有让人民群众满意。为什么这么难?按理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面貌变化那么大,中国的改革应该说从军队到政府、金融、住房、就医、教育没有一个方面不进行改革的。
那么这个医改为什么就这么拖来拖去,延续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医改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是个天大的难事。医改关系到十三亿三千人的基本医疗保障。这样一件大事用一个政策协调起来确实很不容易,所以一个政策要去协调十三亿人的利益是一个很大的过程。这个监督的工作也是一件很大的事,我们医改的时候卫生部、社会保障部门、所有的科技学院的院长、现在还敢说这样大家各有各得。就是现在经济到了美国,那边还是有一大堆的问题解决不了。所以这件事是天生的一件难事。
第二,在实行医改制定医改的时候,这个过程实在是太长了。一个很小的问题几个月都定不了,如果不是中央领导限定出台日期,现在你能不能看到发表的政策?不一定,因为中央领导和人民群众扯皮,什么叫扯皮?就是花言巧语。
你说谁错谁对不能简单的这样说,扯来扯去似乎都有点包庇,但是这个东西就出不去,形不成一个统计病例者,所以这些就阻挡了医改的顺利进行。
在政府的主导下充分的运用市场机制更多的解决医改的难题,这样的一个思想能不能在最后的政策中的得到体现还不确定。上一次改革从两千零零年招标的制度改革到现在已经九年了,大家没有一个不举手招标,我们做梦也没想到我们通过招标走到今天的局面。所以我们想这个最忧虑的问题就是不走偏是至关重要的,不走偏不能只停留在嘴边上,要靠大家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结合,政府机关部门严格的按周中央制定的政策,但是中国的发展毕竟不一样,对于一个中央的政策决定,所以总体还是不错,因为最近很多都招标成功。但是现在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市场治不好,就是偏保护地方利益,这个问题如果蔓延开来的话,对我们国家的三十年来的改革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这一点看来是小,实际上绝不小,政府的过度干预,否定了市场竞争的这种机制,这是对改革最重要的伤害,但是做又不完全一样。感觉到一些条款是挺可恨的,我们做为医药行业的生产企业,我们有责任把发生的每一个实际情况向相关部门、政府、政协、甚至于中央人民大会汇报,才能解决这种走偏的问题。如果大家都漠然置之的话,那就会越走越偏,所有措施都没有用了。
那么这两个问题我现在与大家交流一下,第一就是基本政策给我们行业带来的东西。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责任,医改对我们生产企业的要求第一个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价廉的卫生服务,要做出自己贡献。安全有效都是我们企业的目标,这也体现我们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那么政府要求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基本药物的生产企业要便宜要有效。
我最近参加一个课题就是关于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以后,他可能发生的情况的预评估。我还是感觉到我们还是有很多问题要提前提示一下。表面说是招标,其实是不屑的招标。但是他的原则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威逼架势,所以最后落实到一个刚性条件下,谁家钱多我就给谁,这是一个非常有害的政策。但是现在要改掉它,我们就必须要呼吁。昨天我们在教科会议上四人小组说,第一是反对,第二是建议,这个建议的批文我们已经上交了。就是要执行招标采购,中标指导下,并给一个浮动的范围,上价百分之十。只有在中标指导下,然后才能保证价格合理。目前虽然是个权宜之计,总比现在追究现象的要好。
把中标定在一个范围,高出去我不要,低出去我也不要,这样我觉得对财政有交代,对群众有交代,这种对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交代。我觉得这是一个多元化,那么像我们这样的政策对我们落实医药责任是一个重大的影响,能不能保证基本药物模式,简单的来说如果你能,那你的价格不合理。
以前曾经发生过有一段人血白蛋白断了,对广大患者的生命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样就属于失职,要想这些是不发生,首先必须定下基本药物的价格。不能保证你的成本价格,你定到线下,我无能为力。第二个是招标采购,整个采购政策必须在全国统一化市场生产中,绝不能片面保护地方利益。不能把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放在一个不公平的地位上。这些不恰当的问题不利于基本政策的落实,也不利于我们责任的避险。
第二会带来很多机遇,就对于我们现在已经出台的五大政策,中国居民十五种传染病的诊治就是这样一个规定。这项政策由政府拿钱,确保低收入的与没有收入的人都可以得到治疗。这样受益的人现在大概有一千六百多人,至少不会少于一百多亿。这个巨大的蛋糕是政府和机构带来的,每个企业都有权分享。不一定很多分得到。怎么办?如果销售经验化,我觉得从宏观调控来讲,从我们行业市场来讲,最主要的采取政策是你要应变。如果你企业今年、明年、后年、在新医改的条件下,你仍然什么都没变,这个企业一定有困难。我想大多数都是这样,因为政策变,环境变,竞争太激烈,如果你肄业,你肯定消费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