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酝酿十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在今年的10月23号开板了,10月30号集中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其中有28家企业高调出局,这28家企业中有6支是医药股,也成为创业板开板的一大亮点。
创业板它的地位从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创业板医药企业的上市能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一些启示呢?现在大家就一起看一下中国光大银行洪小彬先生在第四届成长型医药企业发展论坛的精彩演讲“创业板医药上市企业的分析与启示”。
在第二届论坛时我跟大家讲的主题是成长型论坛的私募主义话题,时隔两年当中国的创业板落地的时候大家应该知道创业板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已经远远超过资本市场。近期我恰好做一些创业板的研究,所以今天下午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创业板28家企业的经验数据,包括医药企业的数据,大家跟这些企业做一些对比看看自己的企业是否准备冲击创业板。
一、中国创业板与国外创业版对比情况
其实发达国家他们陆续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都建立了创业板市场,最早是日本东京的创业板市场,最成功的就是1973年美国、之后是法国、英国的伦敦都陆续设立了创业板市场。对创业板市场的政策开放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是一件大事情,也毕竟促进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成长。
我们看看主要创业板的上市条件,中国创业板有两个标准,最近一年的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还有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同时还有一个净资产的条件是2000万人民币,还有一个净资本的股本不少于3000万。美国它要求是最宽松的,中国的要求是最严格的,但是中国政府在设定创业板上市要求的时候主要从风险角度控制考虑。
中国从创业板上市主要有两个市场,截止2009年大概有40家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最多是互联网产业,排在第六位是医疗健康产业。在香港的创业板市场目前中国有173家公司上市,有47家中国企业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这里面占比最重的就是医疗健康产业,大家可以看到医疗行业在创业板上市的行业地位是怎么样。
我们看看纳斯达克市场中国的成长是怎么样,每年高端将近30%以上的成长 ,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它的成长性是非常好的,它们首选的目标是在纳斯达克上市。我们看看净利润增长都是非常高的。在香港创业板市场它们的成长性相对来说远远低于纳斯达克市场,一般情况下它的营业收入增长比例一般是在20%左右,但是它的净利润增长比例是比较大的。有可能纳斯达克市场是中国市场首选的。
二、中国创业板上市条件及首批创业板企业分析
大家比较一下自己现在的资产规模、收入规模、治理结构是否打算从现在就开始规划上创业板,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大家可以好好关注一下。
创业板与中小板上市条件对比,创业板条件要远远宽松于中小板,它准入门槛比较低;它要求主业非常突出,取消对无形资产占比的限制,它对连续盈利以及主营业务实际控制人与管理层变更的年限从3年缩短为2年,体现创业型的企业特点,这是最主要的“两高六新”,“两高”就是高成长性以及高科技。“六新”主要是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这六个新。做医药制造业主要考虑的是在公司本身技术创新程度上是否符合高新技术资格,主要在这里做一个衡量。首批过会有29家企业基本符合“两高六新”。它行业分类医疗服务行业有六家,占比是非常高的,大概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