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西装革履、日理万机的董事,却化身学堂讲师,话题从生活习惯、运动锻炼、中药足球到中药产业创新与发展,着实叫前来蹭课的数百市民大开了眼界。8月1日,广州医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楚源现身羊城学堂,给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药神奇但不神秘——中医药文化与产业”的精彩讲座。整场讲座座无虚席,气氛相当热烈。
中医药面面观
从国际、国内到老百姓身边,李楚源首先向广大市民讲述了中医药发展的历史其主要贡献,将广大市民带入了中医药的神奇世界。李楚源指出,国际上,中医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而且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与认可,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国内,中医学与农学、天文学、算学一道被胡锦涛主席列为与中国科技史上成就最大的四大学科,随着医改新政的实施,中医药将会更加普及化、大众化、更好地为人们健康服务。而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王歧山、钟南山、小汤山、白云山”被誉为“抗击非典的四座大山”,足可见中医药的贡献之大。
实际上,中医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李楚源指出。这充分体现在精神食粮、日常习惯、运动锻炼、西药弊病等四个方面。以日常习惯为例,人们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是因为,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夏天虽热,但阳气在表,阴气在里,内脏反面是冷的,容易腹泄,所以要吃暖胃的姜;冬天阳气内收,内脏反而是燥热的,要吃萝卜清胃火。中医学是这样通过寓调理于日常生活来疗养身体的医治手段,也因此,中医学强调“预防胜于治疗”,以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养出健康的身体,胜过带病求医。李楚源解释说。
对于广州市民爱喝凉茶这一现象,李楚源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凉茶是岭南人民根据本土气候、水土特性、在长期预防保健康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基础,研制总结出的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功效的饮料的总称。虽说喝凉茶成为了广大市民的一种时尚,但喝凉茶也得对症喝。李楚源解释说,目前市面上的凉茶消热解毒类、清热解暑类、清肝明目类、清解风热类、清热润燥类、清热消痔类等6大类。以清热解毒类凉茶为例,这种凉茶含有金银花、菊花等成分,适宜于喉咙肿痛、口舌生疮、声音沙哑以及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群;而清热解暑类凉茶较适宜口干、出汗多、中暑人群,选择凉茶种类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因此,喝凉茶切记要“对号入座”, 李楚源强调。
中医药传承面临断代危机
作为医药行业人士,李楚源对中医药的现状与未来给予了较大的关注与思考。李楚源认为,中医药必须产业化。中药的存在,是为了让更多老百姓放心的使用,为更多的老百姓健康带来福音。而在目前,国内有很多民间药方,但能够服务的人群却很少。包括在国际上,许多欧美国家都很认同中医药,但是他们用不到中药,这其中不乏中药标准接轨的问题,但根本原因在于中医药没有彻底产业化,因此,一个药方没有变成能在社会上广泛流通的药品,民间秘方服务的人群相对来说就相对狭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目前,我国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在今年启动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国家提倡每个县、镇、村都必须有中医诊所,中医药房,旨在通过发展中医药,帮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广东作为中医药大省、强省,在中药产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中医药产业在省内已初具规模,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均表明,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李楚源认为,虽然中医药产业正在不断发展中,但目前中药产业的规模还不是很大。现在国内的中药企业有1500家,总的规模1500个亿。而就广东而言,销量超亿元的中医药产品也就不过十来个。
中医药人才传承断代是目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以此次国医大师评选为例,获得此项殊荣的30名泰斗级老中医中,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也已74岁,平均年龄是84岁,“这说明我国中医人才传承出现了问题”,李楚源说。“中医要想年轻起来,就该想办法让年轻中医早早当选国医大师。如果国医大师年轻化,中医也就年轻了;这就说明中医后继有人,中医才有希望。”
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中医药也同样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新医改方案将中医中药作为很重要的内容加以重视,相继出台政策辅助中医药。此外,中药的药食同源特性,也给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创新源泉。“中医药会沿着中药现代化、中药科普化、中药大众化、中药国际化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李楚源说。
下一页更精彩:李楚源解答市民诸多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