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首诊:社区医疗的“点金石”

2009-06-11 15:03 来源:三九健康网 
社区首诊:社区医疗的“点金石”


  社区医疗“顽疾”丛生,已是不得不改。4月6日,新出台的医改方案将社区医疗“健康守门人”角色的重要性摆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方案,从09年开始,国家将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居民健康档案,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并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支持约2000所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事业单位平均工资衔接”等实施细则陆续浮出水面。

高度的重视、坚定的决心,大手笔的投入让社区医生重燃信心与希望。而作为长期扎根于基层的社区医生,对于社区医疗问题的解决,有着比旁人来说更深的思索。

资金投入是前提

社区首诊:社区医疗的“点金石”

无论是设备的配置与更新,还是人才的引进与培训,都与政府投入直接相关。目前我国社区医疗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广州某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一位社区医生告诉医联网,广州社区医疗发展水平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地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在北京、上海等地,政府对于社区医疗的投入一步到位,因此,无论在硬件还是人员配备方面都事半功倍,而同比之下,广州市各行政区、同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在工作环境、收入水平等方面则存在明显的差别。

医药分家是根本

这位社区医生表示,要消除这些差别,实行医药分家、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是不二的选择。根据“收支两条线”制度的设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对下属各站统一财务管理,各站经费由中心统一拨付,收入上缴中心。同时为了避免“吃大锅饭”,医生收入构成将采用绩效考核等考评制度。

这一以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为突破口的模式可谓是破冰之举。医生们认为,“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有助于切断医疗服务人员和服务收入之间的联系,杜绝”以药养医“的现象,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在这之下,社区医生才可能改变以往因个人利益,只重经济效益、从而导致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信任的情形。

社区首诊是关键

为了鼓励居民前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看病,社区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如广州某社区就推出来社区看病免10%检查、治疗费;60以上老人免1元挂号费;家庭病床的费用可以当成在大医院住院那样结算等优惠措施。然而,效果却不尽人意。

医生普通认为,“免10%治疗、检查费”其实有条件限制,这其中占医药费大头的“药费“并不能优惠。治疗费本身就较不高,所以一张处方算下来只是优惠了一元几角,部分社区居民根本“不屑于”接受这些优惠。至于“60岁以上老人免1元挂号费”就更显苍白,激不起社区居民的任何兴趣。“家床相当于住院病床结算”措施本来很有吸引力,但这个政策惠及的社区极少,因此实质上这一措施也形同虚设。

医生们纷纷表示“措施如同鸡肋”,根本不能吸引大量的社区居民前往社区就医。而要调动社区居民的这种自觉性,社区医生普遍认为,必须积极推进“社区首诊”制。而做要到这点,必须要保证社区医疗机构有着足够让居民放心的医技水平。

医生们建议,国家可改变医生目前执业的注册制度,来解决目前社区无人问津的窘境。在国外,医生在区域内注册执业,而不是在某医院定点执业。而国内目前采取后种方式,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大医院会为了本院利益,而不让专家下社区。如果在这一制度上稍加松动,让医生自由执业、多点执业,就能够有效平衡医疗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责任编辑:龙彩霞)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