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媒体评论

对大学生网恋达四成的担忧

2007-12-28 10:51 来源:三九健康网 

伴随网络交流的便捷和迅猛,作为一种新的恋爱载体,网恋不仅成了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更成了“e时代”校园的时髦话语,直接冲击着传统“面对面”的恋爱方式,成为大学生“一种比较普遍的交往与恋爱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大学生自身的成熟,大学生恋爱似乎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大可不必惊讶,但面对“四成大学生网恋”的调查结果,笔者还是显得颇为担忧。

由于网络与爱情之间的某种契合度,人们发现了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可同时满足对爱以及安全感的需求,如是乎网恋应运而生。人们不再满足于古老的花前月下,开始走出热闹的迪斯科舞厅,逃离冷清的单身酒吧,步入承载着浪漫与幻想、虚构与真实此相互交错的网络世界,寻求那一刹那的激情、无拘束的倾谈和无休止的猜想,以期在虚拟与真实之间缔造“完美的爱情”。然而,正如所有流行文化一样,在轰轰烈烈的表象背后,最有本质意义的精髓往往被抽空了,只剩下平面化、泡沫化的精神“快餐”,等待的往往是自酿的苦果。

与社会成年人不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和社会层次的群体,在时间、技术、个体发展中的情感需要等方面较其他社会群体存在更大“网恋”可能性。大学生一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任何新奇事物都有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网恋所散发的巨大“魔力”正是来自于大学生的好奇心、发泄心理、倾诉需要和这个年龄段对于浪漫的追求与幻想。但网络始终是虚拟的,不能代替生活的现实,而爱情则是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感。真实的爱情应是感情和理智的有机统一,是一种最纯净、最圣洁、最高尚的人类情感,是男女两颗纯洁、高尚心灵的融合。真实的爱通常与男女双方的家庭、环境、爱好、性格、志趣和经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从现实生活中的相互接触、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认同中培养而来。如果仅把美好、神圣的爱情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结果不仅享受不到爱情生活的幸福和美好,更多地时候得到的恐怕只会是对爱情的玷污、对感情的亵渎。

大学生正处于寻求浪漫的年龄,喜欢朦胧感、距离感带来的惊喜,渴望在网上有个美丽的邂逅是正常心理。作为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很可能会成为他人利用、欺骗的对象,每年仅媒体报道的因为网恋而酿造的社会悲剧就多不胜数。一些诸如“初二女生与网友同居四天发生十多次性关系”、“女大学生由‘网恋’踏上死亡之旅”、“大学生劝网恋女友放弃做三陪未果杀人藏尸”等报道更是触目惊心。正如一位婚姻专家所说,互联网沟通了世界,而它引发的却常常是断开的问题。

笔者以为,作为育人的学校有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和交流平台,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人生观、健康的恋爱观,防患于未然。而作为大学生自己也应该提高防患意识,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自觉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部门也应着重从网络法律制度和网络道德制度两方面来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保障大学生网民进行健康、正常网络生活。

(责任编辑: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