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乌藤
首乌藤,中药名。为蓼科何首乌属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藤茎。具有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宁,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及风疹疥癣等皮肤瘙痒症。
药材名称:首乌藤
中文读音:shǒu wū téng
花名别名:首乌藤、赤葛、九真藤、棋藤
功能: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主治:主要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及风疹疥癣等皮肤瘙痒症。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心、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9-15g。
所属科属:蓼科何首乌属植物何首乌。
分布区域:分布于华东、中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生于草坡、路边、山坡石隙及灌木丛中。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甚效。
2、《本草从新》: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
3、《本草正义》:治夜少安寐。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首乌藤有镇静催眠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首乌藤能降血脂,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防治作用。
3、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首乌藤能促进免疫功能。
相关配伍:
1、首乌藤配鸡血藤:首乌藤能养阴血,祛风通络止痛;鸡血藤善养血活血,通络止痛。二药配伍,既能滋阴养血,又能舒筋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痛日久不愈,腰膝酸痛等。
2、首乌藤配龙骨:首乌藤养心安神;龙骨镇惊安神。二药配伍,一养一镇,安神之功卓著。适用于阴血不足所致的虚烦不寐、多梦易惊等。
3、首乌藤配合欢花:首乌藤、合欢花同为甘平之品,皆有宁心安神之功。首乌藤偏于养血宁心,能引阳入阴而收安神之效;合欢花偏于开郁解忧以除烦安神。两药并用,具有较好的养血解郁、宁心安神之功。适用于阴虚血少,心神失濡,忧郁不乐,虚烦不眠,多梦易醒等。
4、首乌藤配酸枣仁:两者皆能养血安神,配用则效更佳。适用于血虚失眠,多梦而易醒者。
5、首乌藤配珍珠母:两者配用,养血镇惊安神。适用于虚烦失眠,多梦易醒之证。
6、首乌藤配五加皮:首乌藤祛风活络;五加皮祛风湿利水。二者合用,祛风除湿,强筋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肢体麻木者。
7、首乌藤配五味子:两药皆能养心安神,五味子兼能益气生津。二者合用,补心气安心神。适用于治心气不足,心神不宁,夜寐不安。
8、首乌藤配柏子仁、远志:首乌藤、柏子仁养血宁心;远志化痰安神。三药相伍,化痰安神。适用于痰浊上扰所致的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证。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割,除去残叶,捆成把,干燥。切段,生用。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置干燥处。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稍扭曲,具分枝,长短不一,直径4-7m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粗糙,具扭曲的纵皱纹,节部略膨大,有侧枝痕,外皮菲薄,可剥离。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紫红色,木部黄白色或淡棕色,导管孔明显,髓部疏松,类白色。切段者呈圆柱形的段。外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切面皮部紫红色,木部黄白色或淡棕色,导管孔明显,髓部疏松,类白色。气微,味微苦涩。以枝条粗壮、均匀、外皮棕红色者为佳。
禁忌:尚不明确。
形态特征:多年生缠绕藤本。根细长,末端成肥大的块根,外表红褐色至暗褐色。茎基部略呈木质,中空。叶互生;具长柄;托叶鞘膜质,褐色;叶片狭卵形或心形,长4-8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箭形,全缘或微带波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光滑无毛。圆锥花序。小花梗具节,基部具膜质苞片;花小,花被绿白色,5裂,大小不等,外面3片的背部有翅;雄蕊8,不等长,短于花被;雌蕊1,柱头3裂,头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色,光亮,外包宿存花被,花被具明显的3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参考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