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柴胡,中药名。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i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主治表证发热,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脏器脱垂,退热截疟。
药材名称柴胡
中文读音chái hú
花名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
1、表证发热,少阳证:本品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热、风寒表证,皆可使用。
2、肝郁气滞:本品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本品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
4、本品还可退热疟。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所属科属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
分布区域
1、柴胡: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地区。
2、狭叶柴胡:分布于华北、东北及江苏、安徽、山东、广西、陕西、甘肃等地。

取材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2、《本草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采收时间春、秋二季
药理作用柴胡具有镇静、安定、镇痛、解热、镇咳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柴胡及其有效成分柴胡皂苷有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与促进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等有关。柴胡皂苷又有降低血浆胆固醇作用。柴胡有较好的抗脂肪肝、抗肝损伤、利胆、降低转氨酶、兴奋肠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抗溃疡、抑制胰蛋白酶等作用。柴胡煎剂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此外,柴胡还有抗感冒病毒、增加蛋白质生物合成、抗肿瘤、抗辐射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相关配伍
1、柴胡配黄芩:柴胡善于疏散退热,透泄半表半里之外邪,使邪从外解;黄芩善于清热泻火,清泄半表半里之邪,使邪从内泄。二药伍用,一散一清,长于和解少阳而退热。常用治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等。又因柴胡长于疏肝解郁;黄芩善于清泄里热。二者伍用,也可用治肝郁化火所致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胀满疼痛者。
2、柴胡配白芍:柴胡善于疏肝解郁;白芍善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二药相合,疏肝与柔肝并用,理气与和血并行,有疏肝理气、和血止痛之功。常用治肝气郁结、气血不和所致的胸胁脘腹疼痛、月经不调等。
3、柴胡配枳壳:柴胡善于疏肝解郁而升清;枳壳善于行气消积、宽中除胀而降浊。二者配伍,升降同用,能和肝脾、理气机,使气机升降有序。常用治肝脾不和,气机不利所致的胸胁脘腹满闷胀痛、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等。
4、柴胡配桂枝:二药皆有疏散解表退热之功,柴胡长于发散少阳经之郁热,桂枝长于温通太阳经之郁滞。二者相合,则解表退热之功尤著,凡外感发热,邪气在表者,皆可配用。又因柴胡能疏肝解郁,桂枝能和胃下气,相配则有疏肝和胃之功,也可用治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脘腹胀满疼痛及大便不畅、食少恶心呕吐等。
5、柴胡配金钱草:柴胡善于疏利肝胆气机;金钱草善于清利肝胆湿热,兼能利胆排石退黄。二药相合,清疏并用,有清利肝胆湿热,排石退黄之效。常用治湿热黄疸、胁肋胀痛。
6、柴胡配牡蛎:柴胡芳香透达,善于调畅气血,疏肝解郁;牡蛎善于益阴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除瘀化痰。二药相合,一升一降,一疏一敛,共奏调和气血,疏肝软坚之功。常用治肝郁气结,血瘀痰凝所致的胸胁满痛,胁下痞满,或胁下痞块等。
7、柴胡配前胡:柴胡善于疏散外邪,疏肝解郁;前胡善于宣散风热,降气祛痰。二药相配,一升一降,解热祛风,调气止咳的功效显著。常用治风热犯肺、气滞不宣引起的胸胁疼痛、发热、咳嗽痰稠等。
8、柴胡配细辛:柴胡善于疏肝理气解郁,调畅气血;细辛善于祛风止痛。二药配伍,辛散疏通,轻浮上达,共奏疏肝活血、祛风止痛之功。常用治气血不和,风邪上扰所致的头痛。
9、柴胡配羌活:柴胡善于解表泄热;羌活善于发汗祛风、散寒除湿。二者伍用,则有解肌退热、祛风胜湿止痛之功。常用治外感表证,发热,身重,肢体酸痛者。又二药皆轻浮升散之品,相合有升阳除湿之功。也常用治脾虚湿盛所致头身困重、肢体酸痛等。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泥沙,干燥。
炮制方法
1、柴胡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生柴胡升散作用较强,多用于解表退热。
2、炒柴胡:取柴胡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焦,取出放凉。
3、醋柴胡:取柴胡片加醋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柴胡片100kg,用醋20kg。醋柴胡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多用于肝郁气滞的胁痛,腹痛及月经不调等。
4、蜜柴胡:取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柴胡片,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柴胡片100kg,用炼蜜12.5kg。蜜柴胡兼有润肺止咳作用,用于有汗兼有咳嗽者。
5、酒柴胡:取柴胡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柴胡片100kg,用黄酒10kg。
6、鳖血柴胡:取柴胡片用鳖血及适量黄酒或清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柴胡片100kg,用鳖血12.5kg,黄酒12.5kg。鳖血柴胡有益阴清肝退热的功效,多用于热入血室,骨蒸劳热。柴胡根含柴胡皂苷,茎叶不含柴胡皂苷;叶含挥发油多,约为根的3倍,说明根与茎叶的质量有差异,因此以柴胡全草代替柴胡根尚缺乏依据。

保存方法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材性状
1、北柴胡:根呈圆柱形或长圆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
2、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淡棕色,形成层环色略深。具败油气。

禁忌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形态特征
1、柴胡:多年生草本,高40-85cm。主根较粗大,坚硬。茎单一或数茎丛生,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叶互生;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7cm,宽6-8mm,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6-18mm,有时达3cm,先端渐尖或急尖,有短芒尖头,基部收缩成叶鞘,抱茎;脉7-9,上面鲜绿色,下面淡绿色,常有白霜。复伞形花序多分枝,顶生或侧生,梗细,常水平伸出,形成疏松的圆锥状;总苞片2-3,或无,狭披针形,长1-5mmn,宽0.5-1.2mm,很少1-5脉;伞辐3-8,纤细,不等长,长1-3cm;小总苞片5-7,披针形,先端尖锐,3脉,向叶背凸出;小伞形花序有花5-10,花瓣鲜黄色,上部内折,中肋隆起,小舌片半园形,先端2浅裂;花柱基深黄色,宽于子房。双悬果广椭圆形,棕色,两侧略扁,棱狭翼状,淡棕色,每棱槽中有油管3,很少4,合生面4。花期7-9月,果期9-11月。
2、狭叶柴胡: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发达,圆锥形,外皮红褐色,质疏松而稍脆茎单一或数分枝,基部留有多数棕红色或黑棕色的叶柄残留纤维。叶细线形,长6-16cm,宽2-7mm,先端长渐尖基部稍变窄,抱茎,质厚,稍硬挺,常对折或内卷,3-7脉,叶缘白色,骨质;上部叶小,同形。总苞片14,针形,极细小,1-3脉,常早落;小总苞片5,线状披针形,细而尖锐;小伞形花序有花(6-)9-11(-15);花黄色,双悬果深褐色,棱浅褐色,粗钝,略凸,每棱槽中有油管3-4,合生面4-6,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参考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