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子仁
柏子仁,中药名。为柏科侧柏属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成熟种仁。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心悸失眠,肠燥便秘。
药材名称:柏子仁
中文读音:bǎi zǐ rén
花名别名:柏实、柏子、柏仁、侧柏子
功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主治:
1、心悸失眠:本品味甘质润,药性平和,主入心经,具有养心安神之功效。
2、肠燥便秘:本品质润,富含油脂,有润肠通便之功。
3、本品甘润,可滋补阴液,还可用治阴虚盗汗、小儿惊痫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3-9g。大便溏者宜用柏子仁霜代替柏子仁。
所属科属:柏科侧柏属植物侧柏。
分布区域:分布于东北南部,经华北向南达广东、广西北部,西至陕西、甘肃,西南至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生于湿润肥沃地,石灰岩石地也有生长。
取材: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柏实,味甘平,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风湿痹,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
2、《本草纲目》:“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
采收时间:秋冬二季
药理作用:柏子仁单方注射液可使猫的慢波睡眠深睡期明显延长,并具有显著的恢复体力作用。
相关配伍:
1、柏子仁配蛤蚧:柏子仁养心血,安心神;蛤蚧益精血温肾助阳。两药合用,增强养精血孕育之功。适用于治疗精血不足之不孕。
2、柏子仁配侧柏叶:柏子仁滋养阴血通心脉;侧柏叶收敛心神,清心凉血。两药合用,轻养轻清轻敛,不滞腻不苦寒闭遏。适用于心阴心血不足、虚烦不寐。
3、柏子仁配龙眼肉:柏子仁柔润,养心血安心神;龙眼肉补心脾养血安神。两药合用,相得益彰,增强补益心脾、安神宁心之功。适用于心脾阴血不足之心悸怔忡,虚烦不眠,头晕等。
4、柏子仁配当归:当归甘补辛散,温润活血;柏子仁养血润燥。两药辛甘合用,既养血柔润肝体,又辛香通达肝络,辛不燥血,润不碍络,相辅相成。用于肝血虚涩,脉络不畅,胸胁痛,多梦虚烦寐差,心悸不眠;另可用于血虚,或挟瘀之闭经,每为要药。
5、柏子仁配五味子:柏子仁养心神;五味子敛心气。二者相须为用,养心安神,敛阴气而止汗。适用于虚烦不寐,怔忡,心悸及阴虚盗汗等。
6、柏子仁配火麻仁:两药都能润肠通便,相须为用,其效更好。适用于治老年人及产后肠燥便秘。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生用。
炮制方法:
1、柏子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的种皮,筛去灰屑。
2、炒柏子仁:去壳取仁,用文火加热,炒至油黄色,有香气逸出为度,取出,放凉。
3、柏子仁霜:取净柏子仁,碾成泥状,经微热后,压去部分油脂,制成松散粉末。或研细,用能吸油的纸包裹多层,上压重物,使油渗透纸上,换纸,再如法操作,至油脂大部分吸尽,药渣松散不粘结为度。或取净柏子仁研成泥状,用布包好,蒸约30min,用压榨机去油,反复蒸榨至油尽为度,研细。柏子仁霜滑肠作用减弱,适于惊悸失眠、健忘、盗汗而又脾虚便溏的患者。
保存方法: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药材性状:种仁长卵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7mm,径1.5-3mm。新鲜品淡黄色或黄白色,久置则颜色变深而呈黄棕色,显油性。外包膜质内种皮,先端略光,圆三棱形,有深褐色的点,基部钝圆,颜色较浅。断面乳白色至黄白色,胚乳较发达,子叶2枚或更多,富油性。气微香,味淡而有油腻感。以粒饱满、黄白色、油性大而不泛油、无皮壳杂质者为佳。
禁忌:便溏及痰多者忌服。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可达1m。树皮薄,浅灰褐色,纵裂成条片。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叶鳞形,交互对生,长1-3mm,先端微钝,位于小枝上下两面之叶露出部分倒卵状菱形或斜方形,两侧的叶折覆着上下之叶的基部两侧,呈龙骨状。叶背中部均有腺槽。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雄球花黄色,卵圆形,长约2mm。球果当年成熟,卵圆形,长1.5-2cm,熟前肉质,蓝绿色,被白粉;熟后木质,张开,红褐色;种鳞4对,扁平,背部近先端有反曲的尖头,中部种鳞各有种子1-2颗。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形,长4-6mm,灰褐色或紫褐色,无翅或有棱脊,种脐大而明显。花期3-4月,球果9-11月成熟。
参考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