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

泽泻,中药名。为泽泻科泽泻属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药材名称泽泻
中文读音zé xiè
花名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
功能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主治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5-10g。或入丸、散剂。
所属科属泽泻科泽泻属植物泽泻。
分布区域分布于东北、华东、西南及河北、河南、新疆等地。
取材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其供尤长于行水。”
2、《本草汇言》:“利水之主药。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谓能利膀胱、包络之火,膀胱包络有火,病癃闭结胀者,火泻则水行,行水则火降矣,水火二义,并行不悖。”
3、《本草通玄》:“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清之而精自藏气虚下陷而精滑者,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
4、《药品化义》:“除湿热,通淋浊,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此为利水第一良品。”

采收时间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
药理作用
1、对泌尿系统的作用:泽泻有显著利尿作用且能使血压降低。
2、降血脂作用:泽泻的脂溶性部分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兔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临床应用还发现,泽泻于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同时,亦降低甘油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002F总胆固醇的比率,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3、此外,泽泻尚有抑制结石形成、增加冠脉流量、抗炎、抑菌、抗凝、止痉、调节免疫、降血糖作用。

相关配伍
1、泽泻配白术:泽泻性寒,善于泻肾经之相火,利膀胱之湿热;白术性温,善于健脾而燥湿。二药合用,攻中寓补,补中寓攻,白术健脾升清阳,泽泻利水降浊阴,共奏健脾利湿之功。适用于脾虚湿停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
2、泽泻配木通:泽泻长于泻肾经相火、利膀胱湿热;木通则上清心肺之火,下去膀胱小肠之湿,使湿热火邪下行由小便而出。二药配用,其利水湿、泻心火之力增强。适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短赤涩痛、水肿、黄疸等。
3、泽泻配牡丹皮:泽泻性寒,善于泻肾经之相火;牡丹皮凉血而清肝胆之火。二药合用,肝肾同治共奏泻虚火之功效。适用于虚火所致之头晕目眩、骨蒸潮热等。

采收加工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泥沙、杂质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及外皮。
炮制方法
1、泽泻: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洗净浸泡,润透,切厚片,干燥。生泽泻以利水渗湿清热为主。
2、盐炒泽泻:取泽泻片,用盐水拌匀,闷润至盐水吸尽,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泽泻100kg,用食盐2kg。盐炒能引药下行,可增强泽泻滋阴、泄热、利水作用。
3、麸炒泽泻:取麦麸皮,撒入热锅内,待冒烟时,投入泽泻片,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焦麸皮,放凉。每泽泻100kg,用麸皮10kg。麸炒可缓和药性,偏于渗湿和脾,用于泄泻、痰湿、眩晕。
4、盐麸炒泽泻:取净泽泻片用盐水均匀润湿,晒干,再加入制麦麸按麸炒法炮制。每泽泻片100kg,用食盐6kg,麦麸60kg。
5、酒泽泻:将净泽泻片置热锅内(100℃),翻炒数次,用酒喷匀,炒干,取出放凉。每泽泻片100kg,用黄酒5kg。
6、焦泽泻:炒黄色。取净泽泻片置锅内,清炒至微焦,取出,放凉。
7、土炒泽泻:取净泽泻片置锅内,随即将土粉撒入,翻炒至土粉均匀粘于片上,取出,筛去土粉,放凉。

保存方法置干燥处,防蛀。
药材性状块茎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
禁忌肾虚滑精、无湿热者禁服。
形态特征多年生沼生植物,高50-100cm。地下有块茎,球形,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叶根生;叶柄长达50cm,基部扩延成叶鞘状;叶片宽椭圆形至卵形,长5-18cm,宽2-10cm,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广楔形、圆形或稍心形,全缘,两面光滑。花茎由叶丛中抽出,花序通常有3-5轮分枝,分枝下有披针形或线形苞片,轮生的分枝常再分枝,组成圆锥状复伞形花序,小花梗长短不等;小苞片披针形至线形,尖锐;萼片3,广卵形,绿色或稍带紫色,宿存;花瓣倒卵形,膜质,较萼片小,白色,脱落;雄蕊6;雌蕊多数,离生,子房倒卵形,侧扁,花柱侧生。瘦果多数,扁平,倒卵形,背部有两浅沟,褐色,花柱宿存。花期6-8月,果期7-9月
参考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