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
夏枯草,中药名。为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具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瘰疬,瘿瘤,乳痈肿痛。
药材名称:夏枯草
中文读音:xià kū cǎo
花名别名:夕句、乃东、燕面、麦夏枯、铁色草、棒柱头花、灯笼头、鎯头草、棒槌草、锣锤草、牛牯草、广谷草、棒头柱、六月干、夏枯头
功能: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自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善泻肝火以明目。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
2、瘰疬,瘿瘤:本品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瘿瘤。
3、乳痈肿痛:本品既能清热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可治乳痈肿痛,热毒疮疡。
4、西医诊为急性结膜炎、沙眼、周期性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属于肝火上炎者,颈部淋巴结核、甲状腺疾病、体表良性肿瘤属于痰火郁结者,急性乳腺炎属于肝经郁热者。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9-15g。或熬膏服。
所属科属: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
分布区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取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癓,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2、《本草纲目》:“夏枯草治目疼,用砂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3、《重庆堂笔记》:“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见矣。陈久者尤甘,入药为胜。”
采收时间: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
药理作用:本品煎剂、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及乙醇浸出液均可明显降低实验动物血压,茎、叶、穗及全草均有降压作用,但穗的作用较明显;本品水煎醇沉液小鼠腹腔注射,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本品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关配伍:
1、夏枯草配石决明:夏枯草苦寒泻热,能祛肝风、清肝火、行肝气;石决明则咸寒重镇,平肝阳、补肝阴。二药配用,共奏平肝潜阳、清肝泄热之功。适用于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之证。
2、夏枯草配浙贝母:夏枯草有清热解毒、解郁散结之功;浙贝母善于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二药配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作用加强。适用于痰热郁结之瘰疬、瘿瘤、痰核。
采收加工: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保存方法: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性状:果穗呈圆棒状,略压扁,长1.5-8cm,直径0.8-1.5cm,淡棕色或棕红色。全穗由数轮至10数轮宿萼与苞片组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枚,呈横肾形,膜质,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色粗毛。每一苞片内有花3朵,花冠多脱落,宿萼二唇形,上唇3齿裂,下唇2裂,闭合,内有小坚果4枚。果实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坚果遇水后,表面能形成白色黏液层。体轻,质轻柔,不易破裂。气微清香,味淡。
禁忌:脾胃虚弱者慎用。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木;根茎匍匐,在节上生须根。茎高20-30cm,上升,下部伏地,自基部多分枝,钝四棱形,其浅槽,紫红色,被稀疏的糙毛或近于无毛。茎叶卵状长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长1.5-6cm,宽0.7-2.5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截形至宽楔形,下延至叶柄成狭翅,边缘具不明显的波状齿或几近全缘,草质,上面橄榄绿色,具短硬毛或几无毛,下面淡绿色,几无毛,侧脉3-4对,在下面略突出,叶柄长0.7-2.5cm,自下部向上渐变短。花序下方的一对苞叶似茎叶,近卵圆形,无柄或具不明显的短柄。轮伞花序密集组成顶生长2-4cm的穗状花序,每一轮伞花序下承以苞片;苞片宽心形,通常长约7mm,宽约11mm,先端具长1-2mm的骤尖头,脉纹放射状,外面在中部以下沿脉上疏生刚毛,内面无毛,边缘具睫毛,膜质,浅紫色。花萼钟形,连齿长约10mm,筒长4mm,倒圆锥形,外面疏生刚毛,二唇形,上唇扁平,宽大,近扁圆形,先端几截平,具3个不很明显的短齿,中齿宽大,齿尖均呈刺状微尖,下唇较狭,2深裂,裂片达唇片之半或以下,边缘具缘毛,先端渐尖,尖头微刺状。花冠紫、蓝紫或红紫色,长约13mm,略超出于萼,冠筒长7mm,基部宽约1.5mm,其上向前方膨大,至喉部宽约4mm,外面无毛,内面约近基部1\u002F3处具鳞毛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近圆形,径约5.5mm,内凹,多少呈盔状,先端微缺,下唇约为上唇1\u002F2,3裂,中裂片较大,近倒心脏形,先端边缘具流苏状小裂片,侧裂片长圆形,垂向下方,细小。雄蕊4,前对长很多,均上升至上唇片之下,彼此分离,花丝略扁平,无毛,前对花丝先端2裂,1裂片能育具花药,另1裂片钻形,长过花药,稍弯曲或近于直立,后对花丝的不育裂片微呈瘤状突出,花药2室,室极叉开。花柱纤细,先端相等2裂,裂片钻形,外弯。花盘近平顶。子房无毛。小坚果黄褐色,长圆状卵珠形,长1.8mm,宽约0.9mm,微具沟纹。花期4-6月,果期7-10月。
参考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