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线草
铜线草,中药名。为禾本科雀稗属植物双穗雀稗Paspalumpaspaloides(Michx.)Scribn.的全草。植物双穗雀稗,分布于我国江苏、台湾、湖北、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活血解毒,祛风除湿之功效。主治跌打肿痛,骨折筋伤,风湿痹痛,痰火,疮毒。
药材名称:铜线草
中文读音:tóng xiàn cǎo
功能:活血解毒,祛风除湿。
主治:跌打肿痛,骨折筋伤,风湿痹痛,痰火,疮毒。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水酒煎,10~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所属科属:禾本科雀稗属植物双穗雀稗。
分布区域:分布于我国江苏、台湾、湖北、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生长环境:生于田边路旁。
相关论述:《滇南本草》:“能活血、生血、养血、点酒散血。主治跌打损伤,骨碎筋断,筋骨疼痛,除湿祛风,解热,治痿软痰火,同酒煮服,最效。骨断,捣敷患处能接,打伤之处敷之亦愈。又能治疮毒。即年久筋骨疼痛,煎服立瘥。或服过升药,筋骨冷者,服之能暖。亦能解水银之毒。烧灰存性为末,酒服,治疔疮毒。”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禁忌:尚不明确。
形态特征:多年生。匍匐茎横走、粗壮,长达1米,向上直立部分高20~40厘米,节生柔毛。叶鞘短于节间,背部具脊,边缘或上部被柔毛;叶舌长2~3毫米,无毛;叶片披针形,长5~15厘米,宽3~7毫米,无毛。总状花序2枚对连,长2~6厘米;穗轴宽1.5~2毫米;小穗倒卵状长圆形,长约3毫米,顶端尖,疏生微柔毛;第一颖退化或微小;第二颖贴生柔毛,具明显的中脉;第一外稃具3~5脉,通常无毛,顶端尖;第二外稃草质,等长于小穗,黄绿色,顶端尖,被毛。花果期5~9月。
参考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