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糖尿病药艾可拓或致膀胱癌

2014-05-13 09:03 来源:三九健康网 

4月8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法院陪审团判决日本最大药企武田制药因涉嫌隐瞒糖尿病用药艾可拓Actos(吡格列酮)可能引发的膀胱癌等安全性风险,需支付惩罚性赔偿金60亿美元。其实自此之前,艾可拓已经收到药物安全警告。

■ 事件

根据美国药品监测网的相关报道,原告特伦斯·艾伦是一名Ⅱ型糖尿病患者,从2004年到2011年间,他一直使用艾可拓来治疗糖尿病。2011年他被诊断患有膀胱癌。而法庭的审判材料显示,艾可拓1999年上市后不久,武田公司就已获得了该药可能导致膀胱癌风险的临床证据,但直到2011年才将该风险告知医生和患者。

对于审判结果,武田方面表示严重不服,并对此回应称,艾可拓只有在法国和德国出现过涉及下架及医保监管机构的审阅。在审慎审阅后,包括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在内的监管机构,证实含吡格列酮的药物仍然是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而这些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有售。

所含活性成分或增加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

据悉,艾可拓于1999年投入市场,在其竞争对手——葛兰素史克生产的文迪雅被证实可能增加心脏病风险后,艾可拓于2007年成为世界范围内最畅销的糖尿病药物。但艾可拓后被指将增加患膀胱癌风险,同时,艾可拓还被指出可能导致其他严重副作用,包括肝衰竭及骨折。

艾可拓所含活性成分,pioglitazone(一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会增加人体对胰岛素(一种天然激素,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的敏感性。艾可拓与文迪雅同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类药物。FDA1999年批准艾可拓上市,在此之前,一些研究表明药物可能导致动物膀胱瘤。艾可拓生产商武田制药公司随后启动了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以调查长期服用药物的膀胱癌风险,最初5年的研究发现的确会增加膀胱癌风险。

“服用超过一年可致膀胱癌风险增高”

早在2010年9月,针对艾可拓是否会导致膀胱癌风险增加,FDA就已经评估了一项十年研究数据,基于动物及人体的研究结果显示,关于潜在的健康风险仍需进一步研究。

据估算,美国平均每年每十万人中有20名膀胱癌患者,而糖尿病患病人群中比例会更高。总的来说,服用药物与患膀胱癌之间并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必然联系。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发现,在长期服用艾可拓的患者中,膀胱癌风险增加。

另外,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在欧盟范围也决定修订这款药物的产品说明书,将膀胱癌患者、有膀胱癌病史或出现未明原因血尿的患者列入其使用的禁忌人群中。2011年美国FDA也将“服用超过一年可致膀胱癌风险增高”写入了艾可拓说明书标签。

■ 各国反应

膀胱癌糖尿病患者不建议使用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仍在密切关注美国及海外关于该药物的相关研究,并强调其潜在危险。在其发布的药物安全性声明中,FDA表示仍在审阅武田制药所提供的数据,并将同时评审法国基于150万糖尿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该项长达4年的研究显示,与服用其他降糖类药物的患者相比,服用艾可拓患者患膀胱癌的风险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增加。

尽管FDA尚未实施药品召回,但对临床专业人员及该药使用人群提出建议,并更新药物标签,指出服用该药物1年以上可能与患膀胱癌风险增高有关。并认为,有膀胱癌的糖尿病患者不建议使用;有膀胱癌病史的患者也应慎重选用艾可拓。

德法等多国禁止使用

欧洲药品管理机构——欧洲药品管理局也发表了关于该药物的安全观点:艾可拓在特定情况下是安全的。法国药品管理局发布其研究结果,与服用其他糖尿病药物的患者相比,服用艾可拓患者患膀胱癌的风险增加了22%。

■ 国内现状

“临床糖尿病药物总体安全”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内分泌代谢专家组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童南伟表示,此次事件的关键在于之前制药公司并未将有些资料交给FDA,至于药物是否一定会导致膀胱癌目前还不能确定,按照FDA的规定,一旦隐瞒即推论有罪。“两者之间并无太多因果关系的证据,但对于有膀胱癌家族史的患者等,估计药物使用说明书也不会进行修改。”

童南伟表示,总体来说,临床使用的糖尿病药物是安全的,尤其是一些药物已经在临床中长期使用,远期安全性较好。“艾可拓在临床中使用较多,尤其是对于肥胖患者,与注射胰岛素相比更好,因为后者容易导致人体长胖。同时也会有所甄别,如骨质疏松病人与心衰患者一般不适用该药物。”

也有专家表示了不同的观点,国内一位三甲医院的内分泌科教授此前曾表示,临床使用该药会注意特定人群,如绝经期前后女性使用会出现浮肿,40岁后女性可能会有骨质疏松,另外心血管问题、膀胱癌家族史的病人,一般都会选择其他的药物。由于近年来国外多个国家报道的不良反应影响,目前对该类药的禁忌症和适应症都会谨慎。

他介绍,在2010年版的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该药是二线药物,因为不良事件频出,新版指南可能会比较靠后。没有数据就没有话语权,目前我国主要还是参考FDA、欧盟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