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将于今年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济南、武汉、长沙、广州、成都、西安十个城市开展1型糖尿病调查统计活动。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郭立新教授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刘雁飞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
“可以预见的到,1型糖尿病统计调查这项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将非常大,患者和其家属的恐惧、社会各界源于未知的侧目、部分医疗机构当前对1型糖尿病诊治经验缺乏等因素都将成为该项工作的阻力和障碍。但无论多难,总要有人去做,早晚都要做!”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刘雁飞、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郭立新教授等专家,在《中国1型糖尿病登记管理项目》10省市调查启动会上向与会嘉宾表达了以上决心。
为全国型1型糖尿病资料建设工作做试点和铺垫
上述专家在启动会上表示,1型糖尿病具有发病率低,依赖胰岛素生存,医疗救治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实力的特点。我国当前缺乏全国型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诊疗情况和医疗保障等问题的资料。
在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中,将1型糖尿病纳入大病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责成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负责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机制。2013年2月22日,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就1型糖尿病和血友病的医疗保障工作进行调研时指出:血友病、1型糖尿病等疾病的救治和保障,需要靠整合资源、构筑体系、上下联动才能解决。这两种疾病,关键的干预平台应该建在市、县,只有充实了这两个层级的医疗服务能力,才能真正对乡镇、社区进行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并最终把疾病管理延伸到社区和家庭。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始终战斗在抗击糖尿病的最前沿,在1型糖尿病的防治体系建设中承担医学研究和支持之职责无旁贷。为落实陈竺部长的指示,建立1型糖尿病保障救助医疗模式,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联合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拟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的指导下,在全国各省市开展“中国1型糖尿病登记管理”项目。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
1.通过全国性登记,初步摸清我国1型糖尿病现状,包括发病率比、特征、治疗现状和医疗费用情况,找出早期发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因素。
2.促进1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对患者实施医疗救助,避免因病致贫、因病之死。具体包括为贫困患儿提供胰岛素、注射器和针头。
3.监控、提高医疗机构的1型糖尿病诊疗质量,并为患者提供标准化教育管理方案。
4.为国家1型糖尿病保障提供政策建议。
建立全国性电子登记申报和患者随访管理系统
据翁建平介绍,该项目开展之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将依据现阶段循证医学证据,参考1型糖尿病发病率相对较高的高加索人种国家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医疗实际,提出我国现阶段1型糖尿病防治体系的建设路径,具体包括——
1.参考已建立的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申报系统和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项目经验,建立全国统一的1型糖尿病电子登记申报系统和患者随访管理系统,将全国患者纳入统一管理;
2.为保证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医疗质量的可靠性,建立全国、省、市、县四级1型糖尿病诊治中心,集中诊治1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全国、省两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监督管理1型糖尿病的诊疗流程和医疗质量结果;
3.建立全国和省级1型糖尿病生物标本库;
4.以登记平台为基础,构建全国性1型糖尿病临床协作网络,开展1型糖尿病防治研究;
5.通过医疗网络平台,构建患者教育、管理和交流平台。
该项目将分为三个阶段开展。第一个阶段(2014-2017年)的计划是:首先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所在省市开展试点,开发电子申报管理系统;以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为全国质量控制中心和生物标准中心,在全国各省市至少建议一家1型糖尿病诊治管理示范中心和省级生物标本库;建立患者救助相应机制,为贫困患者提供人胰岛素和注射器、针头;构建患者教育平台。待经验成熟后向全国各市县推广普及。
在会后的交流中,翁建平和郭立新向医联网编辑表示,当前社会各界对1型糖尿病存在一定误解,并因为不了解对1型糖尿病患者存有不正确的对待方式。“你不要采访我,应该用患儿家长的身份走访几个幼儿园,看看告知孩子患有1型糖尿病后,他们愿意不愿意收录。你走访之后就会明白这个项目有多么重要、有多么大的价值了。”在被问及该项目的意义和价值时,翁建平以这个建议匆匆结束了采访。
“1型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系统化、规范化的诊治和管理,只要能有系统化的防治和监管治疗,就可以获得和正常人一样质量的生活。这个项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我国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科学的诊治管理系统。虽然目前这个项目还存在上级主管部门支持力度不足、患者隐瞒、收治医院不愿意配合等种种困难,但我们依然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关注这个领域,1型糖尿病在中国的未来绝不会是悲观的。”郭立新则在阐述了项目困难后,适度表达了乐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