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兄妹4人都患上超高度近视,度数最高的大哥视力竟然超过了3000度,近日,南京明基医院眼科一下子迎来了就诊的“超高度近视四兄妹”。“我们家兄妹三个,加上一个表妹,度数统统过了2000度,大哥的度数普通的验光仪都没法测出来了。”家族里排行老二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专家表示,超高度近视的确会有一定的“家族性”。父母都是高度近视,会成为孩子高度近视的重要风险因素。
新闻回放
家族四兄妹全部超高度近视
“我的工作要求我必须长时间盯着电脑,所以我平时都会很注意视力问题,没想到度数还是涨了。”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近视一直都在一千多度,鼻梁上的“酒瓶底”越来越厚。最近,王先生发现,尽管戴着一千多度的近视眼镜,自己盯电脑时看到的字迹却越来越模糊。甚至连等公交车等基本的出行都成了问题。“别人远远地就能看到驶来了哪一路的公交车,我不仅看不到,甚至连车到我面前我都得看上半天,就怕上错了车。”
飞涨的视力严重影响了王先生的生活,他很快想到了自己的大哥。大哥也戴着一副2000度的眼镜,但视觉效果似乎依然没啥起色。“我是家里的老大,从小眼睛就不好,一直靠眼镜生活。后来我年纪越来越大,到三十岁的时候度数已近2000度了,眼镜片的厚度也一直在增加。”已经40岁的王家大哥告诉记者,“戴着和瓶底一样的眼镜出门实在是一种负担。”
稀里糊涂的王家老大并不知道,自己的度数到底涨到了什么程度,因为眼镜店里普通的验光仪已经测不出他的度数了。模糊的视觉效果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生活,甚至连最简单的出门走路,都没办法看清脚下的路。“在我们家,出门都是件大事,一般情况下都要有人陪着,要不上个厕所都不好意思,生怕走错了门。”记者了解到,在王家,戴眼镜的不止王先生和他的哥哥,王先生的亲妹妹,以及一位表妹全部都是近视度数超过20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患者。
“晶状体置换”让四兄妹恢复正常视力
眼镜度数的飞涨让王先生觉得胆寒,“我们一家兄妹3个,加上一个表妹,四个人全都是近视眼,在这之前,我的度数还算是最小的。”王家人这下彻底和眼镜较上了劲,王家大哥戏称,自己和弟弟妹妹都被视力逼迫出了超强的记忆力,由于眼睛不好,走路只能全靠记忆力,走多少步再左拐或是右拐,全都得靠大脑强记,以免走错。
在王先生的坚持下,王家四兄妹全部到明基医院眼科接受了检查。检查下来,王家老大的度数已经超过3000度。考虑到视力对生活的影响,刘文斌主任建议他们通过手术来解决视力问题。刘主任为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四兄妹“排着队”进了手术室。这是场技术含量很高的“晶状体置换”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微小的穿刺,把晶状体乳化吸出,然后再注入一个负度数的人工晶状体去中和超高度近视的度数,从而保证最佳的视觉效果。术后,四兄妹的视力成功恢复到了正常人水平。
扬子晚报约请专家再解读
眼睛高度近视真的会遗传吗?
专家释疑:超高度近视的确有一定“遗传性”
家族里有4个超高度近视眼,其中哥哥已经因为近视而“稀里糊涂”过了很多年,王先生觉得后怕,近视的度数会不会对下一代造成影响?到明基医院就诊时,年龄最小的表妹也流露出了这样的担忧:自己的孩子刚升入初中,已经坐在了教室的第一排,平时看东西老是喜欢眯着眼。“我们这一代已经吃够了苦头,千万不能让下一代再戴上眼镜。”
但明基医院眼科主任刘文斌表示,超高度近视的确有一定的“家族性”。“王先生一大家子的超高度近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族的遗传。王先生兄妹三人的妈妈就是一位超高度近视患者。”专家表示,高度近视具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国内调查为染色体遗传。几乎所有高度近视都有眼轴增长以及眼球后极视网膜巩膜的显著变薄。这种患者的眼球明显增大,并且突出。而高度近视患者中,近视度数在1200度以上的就列入了“超高度近视”的范畴。超高度近视病友其实是一群弱势群体,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视力很差,有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已经达到了残疾标准。摘下眼镜时,患者的眼前只会剩下微弱的观感,“就像王先生一家这样,走路都得‘跟着感觉走’。”
特别提醒
父母近视,一定要尽早留意孩子
明基医院刘文斌主任告诉记者,超高度近视大多为先天性,小部分为后天发育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四十岁之后,眼部睫状肌的调节功能不断衰退,视物开始模糊,这时大脑会指挥睫状肌不断地加强调节,试图去看得更清楚,这样越是看不清越是本能地过度地调节的结果就是:过度的调节及牵拉会进一步损伤玻璃体、视网膜等眼内组织,导致玻璃体浑浊、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病变的发生,临床表现为眼前飞影视物变形视物不见。专家建议,超高度近视患者应当尽早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刘主任建议,如果父母都是高度近视,孩子成为高度近视的可能性会增加很多。所以,如果父母有近视的情况,应对下一代有否高度近视尽早给予关注,定期到眼科检查,如发现孩子有眯眼、习惯凑近看物、斜睨眼等情况,需要严加警惕。应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如游泳、晒太阳、跑步、打乒乓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