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媒体评论

多元化办医能否破解“看病难”

2014-04-22 10:54 来源:三九健康网 

我看关键在两点:一是非公医院的技术如何取信于民,服务如何取悦于民;二是公立医院何时回到原点,完整地体现公共财政办医的公益性。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这一举措能否有效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增加医疗服务供给呢?而随着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这一举措又能否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呢?

放开非公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只是政府推动社会办医的一个配套政策,这无疑是让本来属于市场的回归市场的一种做法。而事实上,现在很多省份的非公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本来就是放开的,所以谈不上什么“利好”。非公医院在优于公立医院的价格环境下,依然没有走出一条“物有所值”的路子来,或者大多数依然在公立医院的价格管制下走低价路线。

事到如今,价格似乎不是非公医院走出困境的“救命稻草”,多元化办医能否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看关键在两点:一是非公医院的技术如何取信于民,服务如何取悦于民;二是公立医院何时回到原点,完整地体现公共财政办医的公益性。

在中国,患者普遍对公立医院医技性的服务信任度偏高,但对医护人员非医技性的服务不满意。而对非公医院“笑脸”服务背后的“欺诈”忧心忡忡。医院如何实现两全其美,而患者又感觉物有所值呢?

这就是一个服务的提供与服务的感受的问题,是一个服务管理与服务营销的问题。在医技性服务没有达到同质化的时候,希望能看好病是人们的第一需要,不管是在民营医院还是在公立医院,选择往往是技术优先。当医疗技术同质化之后,围绕患者满意度的非医技性的服务就显得很重要,服务满意度管理就成为服务提供者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在看好病的同时让患者获得被尊重的人性化服务,这是医院服务上了一个层次。但是大家必须明白的是,服务是需要投入的,也是需要购买的。作为公立医院的服务定价,它不可能为所有的人提供“享受型”的非医技性的服务。按照当前的公立医院服务价格标准,医院也难以从“比较廉价”的价格中获得更多的钱来提高服务质量,尤其在施行了药品零加成政策之后,钱从哪里来?

现在大家对公立医院不满意的不仅仅在于价格,还在耗时耗精力。试想一下,在当前患者如蜂的公立医院,在有限的医生和护士下,能有多少空间和时间去满足每一个患者的服务呢?另一个事实,大部分公立医院并没有得到政府全额的投入。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也需要有投入。人们的心态,医技服务和非医技服务均处于较高的水平是最大多数人所希望的。“享受型”的服务谁来提供呢?

目前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的运行机制基本一致,目的都是在“尽可能多赢”,在“赢”的战略中,公立和私立没有明确的边界,连我们中央的文件都是语焉不详。比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的改制”,究竟是改为“混合所有制”还是全社会资本,没有具体的法律文本指导如何进行。大家都明白不同的资本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如果政府不投入公立医院,那么公立医院可以改弦更张,也像企业一样从社会获得资金来发展。此时,公立医院没有不想赚钱的院长,也没有雇用不能赚钱的员工的管理者。

人们总认为私立医院巧立名目套取国家医保费,私立医院笑脸宰病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普遍夸大和编造病情。这种现象无疑都存在,而且在公立医院也同样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所有的医院都必须自律,要懂得声誉就是生命的道理。再有一个就是要加强监管。在今后的一段时期,监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上面讲的违法行医需要监管,还有一种违法行医也必须监管,那就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种监管对政府是一个考验,除非政府不办医,否则,政府办医的责任就一定要到位。比如,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指出:县级政府对所办医院履行出资责任,禁止县级医院举债建设。已贷款或集资购买的大型设备原则上由政府回购,回购有困难的限期降低价格。严禁医院贷款或集资购买大型医用设备。如今,举债风再起,扩张风更猛。殊不知,这种举债与扩张不仅仅使民营医院边缘化,还使不合理的医疗增长更烈,虹吸力增大。只有监管才能使市场更加有序,责任更加分明。

在政府责任到位的情况下,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清晰了,多元化办医一定可以使服务内容分化,也可以促进服务质量不断多元化,办医能否真正破解“看病难”改进,一定可以缓解看病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