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媒体评论

评论:“基本药物目录”该吃点什么药?

2014-04-01 13:43 来源:三九健康网 

继广东省人口与卫生计划委员会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处处长伍新民涉嫌基本药物目录增补违纪被调查之后,广东基药腐败案正不断发酵。广东省纪委官网南粤清风网3月29日下午公布,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涂瑶生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来自广东医药业内的说法称,涂瑶生被调查与伍新民被调查之间有关联,伍新民因涉嫌在去年广东地方基药目录增补中收受药商贿赂被调查,而涂瑶生则可能是药商和伍新民之间的牵线人。

基本药物目录的初衷本是为了降低患者的药品开支和成本,现实中却往往事与愿违地成为低价药“杀手”。

可以设想,既然药品被选入基本药物目录,往往意味着降价缩利,药企多半也会避之唯恐不及。那么,在基本药物目录的增选环节,要说并不牵涉太多的利益,当然也就不该有腐败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基本药物目录增补竟然暗含腐败链条,的确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不过,假如认为基本药物目录与药企之间是一场零和游戏,甚至目录的存在就是为了打压药企的利润,本身恐怕也是一种误解。恰恰相反,基本药物目录要想实现其控制药价的初衷,当然不能不考虑药品的供应与药企的生产积极性,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为药企留下合理的利润空间,才是基本药物目录名副其实并长期玩得转的游戏规则。而对于药企而言,一旦药品进入目录,不仅意味着订单有了保障,同时还省去了不菲的市场营销成本,假如还能谈定合适的价格,相当于提前锁定了无风险的利润。尤其是当基本药物目录的定价,本身又有着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时,基本药物目录增选自然不再只是清水衙门,而是决定着可观的利益分配,权力公关自然不会闻不到其中的“腥味”。

从这个角度来看,基本药物目录增选之所以蕴含腐败链条,其实仍然是对于权力监管的失控,当权力决定着利益的分割,却又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基本药物目录增选也沦陷于腐败泥淖之中,其实大可不必觉得意外。

对于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修订及推广,WHO其实有着明晰的制度安排。该制度包括设立基本药物专家委员会、推荐药物的申请、申请书和推荐草案的审核、遴选标准、药物展示、专家委员会报告等方面内容,由8~12名成员组成的基本药物专家委员会负责起草示范目录工作。遴选过程更是保持高透明度,除了邀请专家委员会成员对药物申请表进行评审外,还邀请了药品消费者组织和卫生保健工业代表进行评论,并且将所有评论意见在网上公布30天以上,使遴选结果能够得到公众的信服。澳大利亚甚至由相关专家和各利益集团成员组成了完全独立于政府的审核机构,审核机构从经济学角度对药品的临床效果与成本进行全面分析,将审查结果作为药品是否能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主要依据。

可见,唯有基本药品目录的增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遴选体系,公开透明的遴选程序,并通过引入独立的多方的评审形成有效的制衡,基本药物目录才不会惹来一身“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