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权威发布

两会声音:关注中医及民族医药发展前景

2014-03-06 15:56 来源:三九健康网 

“中医很可能葬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3月4日,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维政在第六届“声音.责任”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发出这个观点。

座谈会长达四小时,24名代表、委员在本次座谈会上做了发言,内容涉及《药品管理法》改革、药品定价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其中,传统医药产业的发展问题成为许多参会人员关注的话题。

中药的根本是中药药材。熊维政表示,中草药药材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问题,致使中药无法出口。天津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希望加强中药评审制度,完善中药的价格机制,实施优质优价。会议中,有代表、委员建议中药材实行规范化种植,建立药材基地。

两会声音:关注中医及民族医药发展前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则建议,应启动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但河北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沈明分析认为,如今的药材基地都是赔钱的,“常用中药材有400多种,其中100多种涨价了”想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方法是“现行的管理体制非改不可”。

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耀志说,必须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支持、保护和整顿。“中药企业有2000家,只有100家左右产值超亿,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他认为,中药行业内部存在害群之马,必须取缔。除此以外,从价格方面来保护继承经典名药也十分紧迫。

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淑清讲述了自己在国外医院买不到进口药的经历。她认为,中药非常有发展潜力,我国应像国外一样力推国产药。

除中药外,我国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医药精华。其中,藏药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它有自己独特的医药体系,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业内将藏药列为中药范畴开展工作。

在本次座谈会上,西藏奇正藏药集团公司董事长雷菊芳提出,藏药与中药事实上存在较大差异,在药品注册管理、临床研究等方面应该分开对待。

与国内药企相对的便是外资在我国投资兴建的药企。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革新认为,中国医药行业有三座大山,其中一个就是跨国药企的超国民待遇。

“超国民待遇”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同一种药物,跨国药企的原研药价格可以高出国内仿制药几倍,而在专利保护期过后,“原研药”仍然在定价、招标等方面享有政策优惠。而这些优惠,包括中医及民族医药在内的国内医药企业是很难享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