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四预 先抗疲劳”健康项目启动

2013-12-18 11:20 来源:三九健康网 

为积极做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遏制我国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切合国家医改目标,逐步解决中国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医院、清大剑桥国际投资管理中心、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医疗产业教研室等单位的支持下,由北京现代数字红外成像技术研究院主办的“慢病四预先抗疲劳”健康项目启动仪式,2013年12月14日上午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办。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指出,当今,我国已有2.6亿确诊为慢病患者,占总人口数的19%,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的死亡率占居民总死亡率的85%,由此导致的疾病诊疗费用已占疾病总负担的70%。如何预防慢性病发生“井喷”,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北京现代数字红外成像技术研究院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原任所长、红外检查室袁云娥教授在启动仪式上介绍,现代人慢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长期的身心疲劳导致的,突出表现有低热、头痛、咽喉痛、肌肉关节痛、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功能低下、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和抑郁等非特异性表现的一组征候群,在医院常规体检一般无明显异常。

“慢病四预 先抗疲劳”健康项目启动

“我国城市发病率为1O一2O%;专家、教授、知识分子、企业经理、领导干部的发病率高达5O%。因此对慢病前期预测、预知、预警、预防的“四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人群慢病风险因素,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控制由慢性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慢性疲劳综合症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已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近十年来,袁云娥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将医学数字红外成像技术与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相结合,对人体代谢的能量分布进行定位定量分析,取得了数万例人体慢病发生及其治疗前后对照及循证医学的研究数据,为个性化的慢病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提出了人体重大疾病发生前可“预测、预知、预警、预防”的健康管理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医学数字红外热成像技术”。

袁云娥透露,其领导的研究团队采集了数万人的红外信息图像进行分析,在分析研究中发现,人体红外辐射的分布、变化与中医的阴阳、脏腑、经脉理论学说高度吻合,从而验证了中医学说的科学性,开辟了中医诊疗可视化的途径。

医学数字红外热成像技术把人视为一个整体,打通了中西医之间的学术壁垒,实现了中西医的融会贯通,为中西医诊治疑难重症提供了检测工具,形成了完整的、贯通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技术,建立了医学诊断标准体系,开发出人体红外信息成像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出版了学术专著《医学数字红外热成像技术概论》,为创立“医学数字红外热成像学”这一新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团队还提出了在慢病前期预测、预知、预警、预防先抗疲劳“四预”健康管理体系,为中国慢性病防控防治探索了一条健康惠民捷径。

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医疗产业教研室主任王国昌教授也透露,“慢病四预 先抗疲劳”项目在未来10年的发展战略已经用“个、十、百、千、万、亿”六个数字做出注解:那就是“以一个慢病四预健康管理诊疗项目为研究院创新发展的契机,在全国开办十个研究院分院科研管理机构,在中国经济活跃度较高的一百个地方城市,设立一千个以上的临床基地项目管理中心,创造一万个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致力于服务中国2.6亿以上的慢病患者目标人群!”

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慢病四预,先抗疲劳”健康管理项目,精心提炼出来了中医“治未病”特色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疲劳综合征,可以更广泛惠及亚健康人群,从源头缓解、控制、抑制慢病流行与“井喷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