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在北京比较少见的臭虫,今年特别活跃。市疾控部门在8月7日发出臭虫危害预警后,目前确认的臭虫危害报告有34起,以人群居住密度大和环境卫生较差的场所多发。疾控部门表示,包括臭虫、虱子、跳蚤等有害生物都将纳入本市的常态化监测,对它们给予持续关注。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曾晓芃介绍,在发出预警后的近20天内,已确认的臭虫危害报告达到34起,近70%为人群居住密度大和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其中,14起为外来务工人员的集体宿舍、群租房,9起为学校宿舍,5起为居民家庭、4起为酒店客房、2起为医院,分布在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顺义区、房山区、大兴区、东城区、西城区和昌平区。
曾晓芃介绍,臭虫喜欢的温度在35℃至37℃,北京的七八月份是其活跃期。随着天气转凉,臭虫的危害预计将逐步减弱。今后,疾控部门将把臭虫、虱子、跳蚤等有害生物纳入持续化的常态监测。目前,各级疾控中心可提供臭虫鉴定服务,市民可将标本送至所在区县疾控中心进行鉴定。公共卫生热线12320、北京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电话:87269001)提供有关臭虫防治知识、购药和现场控制咨询服务。目前本市已培训了10支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可为市民提供上门有偿服务。
从现在的监测情况看,本市臭虫以散发为主,还没有构成区域性公共卫生问题,家庭及局部区域药物消杀效果较好,市疾控中心将持续监测臭虫危害情况,如果发现局部区域臭虫侵害扩大、臭虫密度上升,将适时采取局部或全市统一控制措施。由于居民对臭虫的基本知识了解较少,市疾控中心已经赶制了20万份臭虫防治知识宣传单,近期将到社区下发。
近期,还有市民反映“蚊子秋后反扑”的问题。曾晓芃昨天介绍,目前北京蚊子总体密度已经下降,随着天气转冷,蚊子将“转战”室内,且雌蚊将为越冬吸饱最后一口血,因此市民要注意居家防护。据了解,蚊子最适合生活的温度是20℃到30℃,随着天气转凉,室外环境的蚊子密度呈现下降趋势。8月中旬的蚊子密度已经较8月上旬下降了7.14%。不过,室外的蚊子将大规模“转战”室内,因此,市民会感到屋子里的蚊子多了起来。
雌蚊正在酝酿最后一次吸血产卵,攻击性很强。曾晓芃说,北京地区的主要蚊种是淡色库蚊,它们主要以成蚊形式过冬,吸足血之后趴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越冬,市民需注意防护。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告诉记者,今年我国广东、云南等南方省份流行登革热。随着中秋小长假和“十一”黄金周的来临,很多市民计划到南方去旅行,而登革热是一种蚊媒病,即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因此,市民去南方旅行时在室内一定要注意预防蚊子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