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疾病动态

专家称“超级淋病”和艾滋病无可比性

2013-05-15 09:40 来源:三九健康网 

近日,“超级淋病”成为健康、医药甚至股市、保险领域的热词。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5月5日的报道,美国卫生部官员近日称已经在夏威夷发现两例“超级淋病”患者,这种病的传染性可能会超过艾滋病。

消息不胫而走,公众普遍担忧。网友纷纷热议:“这不是一般的吓人。”“这是滥交的后果吸毒的后果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怎么国外天天发现这个病那个病,看得人心凉凉的,这个世界就这么恐怖吗?以前科学不发达也没见过这样啊?”

关注的焦点很快还发散至股市、保险等领域。淋病位列保险公司的保险免责条款和除外责任一栏里,也就是说,淋病,保险不理赔。而股市专业人士表示,在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淋病、艾滋病等性病的公司不在少数,根据此前的经验,不排除市场资金以超级淋病这个由头炒作部分个股。

那么,“超级淋病”究竟有多超级?超级淋病比艾滋病还厉害?有药可治吗?解放军302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安信称,目前“超级淋病”还是个案,其影响和危害也需要进一步观察,公众不必恐慌;但要引起足够重视,洁身自爱。同时,“超级淋病”也再次敲响了滥用抗生素会带来极大危害的警钟。

“超级淋病”起源于日本

据报道,“超级淋病”2011年首次发现于日本,之后,美国和挪威等地也相继出现感染者。

2011年,瑞典和日本的研究人员确认了淋病奈瑟菌的一个最新变种,这种细菌可以抵御抗生素头孢菌素。随后这种超级淋病细菌被命名为“H041”。

这种病菌最早由瑞典淋病专家从日本京都市的一位卖淫女身上发现。据《洛杉矶时报》报道,研究人员从一名日本性服务者的喉部分离出了这种病毒。这位女性在京都的一家卖淫俱乐部工作,在感染性病后,刚开始还以为是一般性病,但因为久治不好,经过医院仔细检查,发现感染了一种变异的新病菌。而该病菌可以抵御现有的所有抗生素。

由于没有药物可以治疗,“超级淋病”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关注。

发现这一病菌的瑞典病原体奈瑟菌参考实验室的研究员芒努斯·乌内莫,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国际性传播疾病研究学会会议上指出,这一病菌在日本出现的事实令人担忧,因历史上曾有多种病菌首次在日本出现并随后扩散至全球。

同年5月,美国也出现病例。美国首位感染“超级淋病”的患者是一位来自夏威夷的年轻女性。事隔两年之后,2013年5月,美国卫生部官员警告称,如今又在夏威夷发现确诊两例“超级淋病”患者。而且,除了夏威夷之外,加州和北欧的挪威也都已经发现了“超级淋病”的踪迹。

后果可能比艾滋病还要糟糕

根据美国卫生部官员彼得·怀缇希尔的介绍,目前美国卫生部已派研究组前往夏威夷地区对“超级淋病”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而美国的医生则警告称,该病菌的传染性可能比艾滋病还要高。“这种病毒一旦传染起来,其后果可能比艾滋病还要糟糕。它们的侵略性相当强,能在短时间内感染更多的人,”医生阿兰·克里斯蒂安森说,“感染者可能会在短短几天内出现脓毒性休克症状,甚至死亡。”

此前,就超级淋病细菌,乌内莫也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不仅是一个警示性发现,也是一个可以预见性发现。”自上世纪40年代抗生素成为标准治疗方法以来,这种病菌就一直在通过变异来抵御抗生素。

《泰晤士报》称,研究人员可以准确找出使这种病菌具有抗药性的4种新基因变异。更糟糕的是,这种病菌很容易将抗药性传给其他变种,从而使后者的抗药性增强500倍。

乌内莫说,现在判断这种新型超级性传播疾病是否正在蔓延还为时尚早,但如果没有新治疗方法,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生。

目前,全球各地已经有将近300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但在克里斯蒂安森看来,这种超级淋病病菌带来的影响更加直接。如果不接受治疗,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例如败血病和骨盆发炎,病人可能会于短短数天内死亡。克里斯蒂安松说:“这非常危险。”

国外医学专家认为,即使病人保住性命,长远而言也可能会不育。如果母亲感染了这种,新生儿患严重传染病和失明的风险很高。这种病菌还会使人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因为受到损害的肌体让艾滋病毒更容易进入血液当中。

目前无药可治“超级淋病”

李安信表示,淋病是已知最古老的人类病原体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称,每年全球约有1.06亿人感染淋病。因此,超级淋病病菌可能对公共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李安信介绍,最初治疗淋病的方法是使用磺胺药物,但病菌变异后对其产生了抗药性。其后使用青霉素、四环素和氟喹啉治疗,青霉素开始使用时非常有效,一次就可以治愈。随着青霉素的使用,淋菌也产生了抗药性。针对这一情况,新喹诺酮类抗生素代替了青霉素。

2012年6月,世卫组织生殖健康和研究司官员曼朱拉·勒斯蒂-纳拉辛汉表示,澳大利亚、法国、日本、挪威、瑞典和英国近年向世卫组织报告,发现淋菌对治疗这种疾病最为有效的抗生素头孢菌素也产生抗药性的病例。勒斯蒂-纳拉辛汉强调,药品使用不当和服用剂量错误导致淋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这种抗药性后果极其严重,淋病将更易传播,这种疾病的致死率也会提高。

不幸的是被勒斯蒂-纳拉辛汉言中,如今,对于“超级淋病”,所有抗生素都已失效。据夏威夷KHNL电视台报道,这种“超级淋病”具有极强的抗药性,还没有任何抗生素能够有效治疗。

国内外医学专家指出,减少病菌产生抗药性的最佳方法是开发新药,但目前无法实现,只能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乌内莫说,如果无法及时控制,根据历史数据,这种新病菌会在10年内扩散至全球。

美国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部分地区的淋病感染率近年来呈现上升态势,如明尼苏达州2012年的淋病感染病例同比增长35%,犹他州更是同比增长了74%。据报道,美国卫生部官员怀缇希尔表示,该部已经向夏威夷各地的医疗和卫生保健机构派出专家,以便对这种“超级淋病”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史密斯是美国性传染病联盟的执行董事,他于近日表示,已经敦促国会启动总额近5400万美元的专项资金,以便加快“超级淋病”抗生素的研究进程,并在民众当中普及有关淋病的预防知识。

不能掉以轻心但也不必恐慌

虽然至今还没有人因为感染“超级淋病”而死亡的报道,但国内外医学专家均认为,各方不应掉以轻心,最好的应对措施是防患于未然。

据统计,近年来淋病发病率居我国性传播疾病首位,李安信说,淋病的危害不容小觑,淋病不仅可以继发感染机体的其他疾病,还可以快速地传染给孕妇和儿童等。但他认为,近期网络和媒体热议“超级淋病”,有积极的一方面,对公众提升性传播疾病的认识并积极防控有帮助,却也有“炒作”夺人眼球的嫌疑。李安信强调,目前来看,“超级淋病”仍属于个案病例,其传染趋势和危害程度也都需要进一步认识和观察,不宜轻易就下结论。

北京地坛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伦文辉表示,“超级淋病”属于淋病的一种,之所以称之为超级淋病细菌,主要是这种病菌可能对现有治疗淋病的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现有药物对其克制性不再那么强。他也认为,对于这种病菌并不用太过恐慌,因为病菌离开人体在外界存活的几率很小,传播几率不大。而性、分泌物和体液都是这种病菌传播的途径,因此伦文辉建议在防止这个病菌方面,除关注个人身体健康外,还需要注意公共卫生。伦文辉说,新菌株会在10年内扩大至全球的说法有些夸张,对于它的传播范围,主要看其能不能得到及时控制。

一些专家指出,目前针对“超级淋病”的报道具有误导性。“‘超级淋病’所引发的致命性并发症要远远少于艾滋病,比例相当于1%比98%。”美国北岸大学医院的赫希教授说。

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性医学科主任医师马晓年也对近期的报道提出意见。他指出,近期不少媒体炒作“超级淋病病毒”,其实,“超级淋病”是一种最新型的、由基因突变或者人犬泛交造成质粒交换而形成的淋病双球菌的新变种,既然是淋病双球菌就谈不上什么病毒;虽然是“超级”,显然只是说菌株对目前的抗生素耐药。“很快就会出现新型抗生素应对它们。即使是具有那么可怕传染性的非典病毒不是也销声匿迹了吗?”马晓年说,“超级淋病”的传染性高于艾滋病,不知道是怎么比较的?其实艾滋病的传染性是很低的,根本无法和霍乱或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相比。人们往往对于一些新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过度敏感,“比如,面对H7N9禽流感,听说前不久有人一下子就埋掉20万家禽幼苗,哪里有那么恐怖嘛。”

■相关新闻

细菌的抗药性早有基因根源

抗生素作为药物问世还不到一百年,如今具有抗药性的“超级病菌”已让医学界头疼。细菌的抗药性如何产生?加拿大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从3万多年前的细菌DNA中分离出了抗药基因,首次通过严谨的实验表明,抗药性基因根植于细菌,甚至远早于人类发现抗生素。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该国西北部的育空地区钻取沉积物,取得了冰封3万多年的土壤样本,从中提取出细菌DNA。他们采用严格方法保证样本不被现代微生物所污染,确认这些DNA属于古代细菌。

分析显示,这些DNA里有多种抗药基因碎片,例如针对青霉素、四环素和万古霉素的基因。研究人员以这些古代DNA碎片为基础,复原出一个抗万古霉素的基因以及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发现其功能与现代抗万古霉素物质功能相同,结构也非常相似。

这一发现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多数抗生素本来就是天然物质,是真菌或细菌杀死其他细菌的“化学武器”,不过今天在大量生产时采用人工合成而已。一些科学家猜测,在微生物“内战”中,抗药性与天然抗菌物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式的共同进化为时已久。

这一发现意味着,自然界早已有许多现成的细菌抗药基因,在抗生素带来的进化压力下,抗药菌株随时会脱颖而出,没有哪种抗生素永远有效。

第一种抗生素类药物青霉素于20世纪初被发现,40年代才广泛应用,不久人们就发现了抗药性问题。此后每一种新抗生素问世,针对它的抗药菌株都会很快出现,防止滥用和误用抗生素以遏制病菌抗药性已成为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