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江省病毒专家,浙江公共卫生应急监测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卢亦愚博士,向记者披露了病毒的最新研究情况,并表示H7N9病毒很可能是野生鸟类带过来的“外来户”。
记者采访农林大学王晓杜博士,王晓杜认为候鸟可能是H7N9病毒携带元凶的这种推测,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实验室最新消息:
H7N9未发生变异,病毒可能是“外来户”
昨日,浙江首例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其病毒分离出毒株。实验室人员正在对病毒的毒力、特性、耐药情况进行研究。而对于目前分离出来的H7N9禽流感病毒,专家观点一致:到达人体以后,未发生大的变异。
浙江省病毒专家,浙江公共卫生应急监测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卢亦愚博士,向记者披露了病毒的最新研究情况。
与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的卢亦愚博士,从电脑中调出病毒的基因测序图,与上海、安徽的H7N9病毒进行了对比,长长的一串测序中,只有少数几个标注红色的字母,提示基因序列之间的细小差别。
卢亦愚说,病毒与细菌很不一样,病毒一定要活在细胞等“活物”体内,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提取病毒毒株,实际上就是把病毒“养”起来,让它们不停地复制。
凭多年经验,卢亦愚提出自己的看法,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是“外来户”。
为什么这么说?卢亦愚表示,这是因为H7类型的病毒,之前在浙江的禽类中是比较少见的。
早在6~7年前,卢亦愚曾主持一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畜流感基因重组对人类流感影响的研究”的课题,当时,想取用H7类型的病毒来做研究,遍寻浙江的各个相关部门实验室,没有,连禽类身上也很少见。
凭借这一点,卢亦愚觉得,H7N9病毒,对于包括浙江在内的长三角来说,很可能是野生鸟类带过来的“外来户”。
农林大学王晓杜博士证实:
浙江境内鸟类,之前没有发现H7N9病毒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到了浙江农林大学老师王晓杜博士,长期从事研究禽类疾病的专家。
他告诉记者,H7N9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病毒,更不是最先在家禽身上产生的。2008年6月14日,在西班牙的一只小水鸭的样本中,就发现了H7N9病毒。
他表示,候鸟可能是H7N9病毒携带元凶的这种推测,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最有可能的传播途径是,候鸟先传给家禽,再由家禽传给人。
现在有人将H7N9的传染源,锁定在了春季在长江口小憩的候鸟身上。
首先,现在是大量候鸟在华东区域湖泊、杭州湾以及各个港口等处小憩的时候,与最近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的区域,不谋而合。
其次,从病毒核酸遗传学上分析,H7N9的基因片段,H和N都来自候鸟,而且这种病毒在候鸟等野生与家禽身上,确实可以相互传播。
但候鸟是元凶这种推测,究竟正确与否,王晓杜认为,还需要进行科学验证。
王晓杜告诉记者,H7N9病毒,主要的抗原基因为H和N,其中H有16种,N有9种,病毒可以有多种排列组合方式,发生随机重配,产生新的病毒,并且这种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异。
此前H7N9这种病毒在鸟类身上很少见,所以其致病性也没有人做过深入研究。“我之前在浙江鸟类身上就没有见过H7N9。”王晓杜说,“比较常见的是H9N2、H5N1和H7N7,尤其是后两种病毒,在家禽身上具有高致病性,但是目前没有这几类病毒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