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雪加上雨夹雪使得昨天北京大街小巷路面上结着一层看不见的冰,“撂倒”了不少假日外出的北京市民,许多大医院急诊科摔伤患者骤然增加。市卫生局提醒市民,摔伤患者切忌随意搬动。
■伤情■
摔伤者多为老年人
昨天,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金铭发现上门就医的患者与平时大不相同,外伤伤员蜂拥而至,几乎都是摔伤患者,手腕骨折、腿骨折、脚崴伤、腰椎骨折、头部摔伤……尤其是在上午的时候,平均每两三分钟就送进来一位骨折患者。截至昨天18点,朝阳医院急诊科已经接待了210多位摔伤病人。“而且目前病人还在不断增加,”金铭说,“我们已经增加了4位医生。”据介绍,摔伤患者大多为60-70岁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昨天已经被摔伤病人挤得“爆满”,到处都在排队,外科急诊排队、放射科门口在排队、打石膏排队。急诊科副主任顾承东介绍,截至16点,医院急诊已经接待了50多名摔伤患者。为了应对突然增加的外伤患者,中日友好医院昨天启动应急预案,立即调配骨科医生增援急诊科,打通拍片绿色通道,急诊患者可以到门诊放射科去拍片,使急诊拥挤、患者排队的现象得以缓解。
与前两天下雪时相比,昨天积水潭医院摔伤患者骤然增加。“前两天下雪时,我们每天接待的摔伤患者也就三四十人,但今天已接近210人了。”积水潭医院急诊科负责人昨天18点时告诉记者,其中,手腕骨折伤最多,因为在摔倒那一刹那,人们总会下意识地用手撑地。
看上去很潮湿 实际上是冰层
据急诊科医生们分析,摔伤患者爆增与北京天气有密切关系。昨天,雪后的北京又下起了雨夹雪,地面看上去很潮湿,但是人们走着走着就会发现,脚下其实是一层看不见的冰,一个不留神就会被“撂倒”。“我真没看出来地面上是冻着一层冰。”60多岁的李桂兰大妈早上打算去买菜,没想到刚一出门就滑倒在小区马路上,头被磕出个大包,同时伴有头晕、头疼等症状,菜没买成却进了医院。
金铭大夫建议市民,下雪路面结冰,非常危险,老人尽量不要出去早锻炼、逛早市了。非出门不可的上班族们,走路时一定要警惕脚下路面,尽量找无冰无雪的地方走。女性就不要穿高跟鞋了,最好穿上防滑鞋。
遇到摔伤情况不要急于挪动
市卫生局还提醒市民,如果在户外遇到摔伤情况或者遇到家人摔伤,首先不要慌乱,保持冷静,首先判断伤情,如果确实是骨折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候的过程,千万不要随意移动受伤部位,更不要搬动患者,以免引起二次损伤,尤其是腰部受伤的患者,如果随意搬动,很可能会使损伤加重。如果是普通摔伤,则应注意受伤部位的保暖,尽量不要暴露在寒冷的室外。
■调查■
便道、台阶、坡道最容易摔人
本报讯(记者 赵新培)据记者调查,路面结冰摔人高发地区主要是小区街道、胡同、人行便道、室外台阶、行人过街天桥、下坡路面等。记者在骨科门诊随机采访的摔伤病人中,不少病人描述了自己摔伤的情形,经过归纳,有如下几个地点比较容易滑倒——
安定门桥人行便道:上面铺着一种红色的便道砖,走到这里要特别小心,被冰雪覆盖后,红砖便道会变得非常滑。
崇文门路口西南侧:有一段人行便道,铺着灰色带白点的砖,昨天成了溜冰场,大人走在上面被滑得迈不开步,小孩在上面溜冰嬉戏。
西单路口北侧过街天桥:昨天,数百米的过街天桥上临时铺了几段防滑垫,但防滑垫“接龙”之间的空隙非常滑,不少人走到这里会打个趔趄。
■建议■
本市部分路段抛光地砖应做防滑处理
偏僻街巷、过街天桥、陡坡和镜面地面是最容易滑倒的地方。昨天,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在一些过街天桥上,由于桥面是光滑的地砖,而且有些坡度,只要有层薄雪,行人就只能手扶栏杆小心翼翼地行走。而在一些商场前湿滑的镜面地面上,人们也只能小心翼翼。环卫专家表示,针对一些人行道雪后打滑易造成摔伤的情况,建议有关部门今后在改造人行道和过街天桥时,应当避免使用抛光地砖,在选择路面建筑材料时需对其进行防滑处理。
另外,不光是走路的市民,市民外出骑车时也要注意对车胎稍放点气,车座也要放低,尽量不要急速猛拐,避免捏闸,以免车轮打滑时难以保持平衡。同时,开车上路的市民,特别是新手不能急踩刹车,要格外注意路况信息和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