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社会万象

红会去行政化阻力巨大 多数职工怕改革丢编制

2012-10-29 08:38 来源:三九健康网 

10月中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公开选拔干部,拉开酝酿一年多的改革序幕。

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国家发改委社会领域综合改革唯一试点的社会组织,其改革格外受到瞩目。

社会组织改革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措施之一,改革意义重大。

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副部级单位,列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它的改革“试水”也将对其他类似组织起到借鉴作用。

10月中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第二次向社会公开选拔部分领导干部。

与第一次公选的4位中层干部相比,这次职位数量共12个,范围也更广,包括总会的部长、处长等核心岗位,还包括多个直属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

其中,“组织宣传部部长”一岗,备受关注。不仅是部门正职,而且主管公共关系和红十字品牌管理。这个职位对饱受“郭美美”网络事件影响的红十字会来说,尤为重要。

这次人事公选,是红十字会9月末公布六大改革方面的其中一个,人力资源改革。

在持续一年的红十字会改革的争议中,“去行政化”是舆论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次对外招聘,也是红总会破除行政编制限制,增加实干人才的一个举措。

舆论倒逼

郭美美事件,引发中国慈善公益领域的信任危机;同时揭开中国慈善公益体制中“行政化”和“政府主导”的积弊

去年6月,“郭美美炫富事件”将中国红十字会拉向舆论漩涡。

“毫无公信力”、“劝捐积极但善款从不公开透明”……短短一个月时间,这些公众的质疑从红十字会蔓延到所有官办慈善机构,引发整个中国慈善公益领域的信任危机。

今年10月中旬,中国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回顾当时的危机时说,受到个别舆论引导,部分社会公众的捐赠热情一度下降,影响了慈善组织的募捐工作。

据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当年6至8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接收捐赠8.4亿元,与同年3至5月的62.6亿元相比,降幅达86.6%。

另外,2011年,全国红十字会系统接收捐赠28.67亿元,与2010年该系统接收67.29亿元社会捐赠相比,降幅近6成(57%)。

去年10月10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原副主任赵白鸽,当选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她一上任就表示,红会改革,增加透明度,重塑形象。

“舆论倒逼”,是社会各界对红十字会改革的直观感受。

同时,在很多学者和政策界人士看来,“郭美美事件”揭开了中国慈善公益体制中“行政化”和“政府主导”的积弊。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拥有副部级行政级别,列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

与之相应,遍布全国省、市、县的各级红十字会,均被纳入行政或事业编制,接受全额财政拨款,负责人多由同级政府任命,在编工作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参公管理。

红会内部人士称,多年来,“参公管理”确实造成红会系统的“官僚化”倾向,组织缺乏活力,应急救护、人道救助等核心业务,存在压力和动力不足问题。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说,“郭美美事件”让人们更加明白,慈善的体制和机制必须变革,不变革无路可走。

今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红十字会再次接受公众的检验。

然而,募捐仍不顺利。

北京一家企业号召员工向红十字会捐款,两天时间,只有几人捐款。尽管捐款绝对总额超过千万,但是绝大多数捐款来自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其他省市的红十字会。

对于7·21暴雨募捐,网络上甚至出现“捐你妹”这样的调侃。

“捐你妹”,体现出公众对整个“官办”慈善的信任崩塌。作为“官办慈善”的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如何重拾公众信任,成为改革路上最紧迫的任务。

“绝大多数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