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痛是日常生活中较常遇见的症状,然而目前对于胸痛的诊治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高危患者就医等候时间过长、低危患者诊断费用过高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这是北京市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新春在11日召开的“第2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分论坛”上这样说道。
图为北京市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新春
杨新春指出,急性胸痛是疾病的症状,有三种情况最为凶险易导致生命危险,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和急性肺栓塞。这三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为急性心肌梗死(也有专家把不稳定型心绞痛列入其中),表现为胸部或心前区、胸骨后突发性剧烈疼痛(闷痛),可向肩、背部甚至颈部放射,可能伴随以下情况:心慌、气短、大汗、濒死感、脸色苍白、咽部紧缩感等。
这三种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引发死亡的比例占50%,其余两种合计占一半。杨新春指出,尽管如此危险,但许多医生在遇到急性胸痛患者时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往往会产生“高危胸痛患者就医等候时间过长;低危胸痛患者治疗过多、药费过高”的问题。另外各种胸痛之间症状差异大,诊治率多少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些都是急性胸痛诊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急性胸痛的诊治,杨新春认为,医院医生应当进行高危筛查、低危提醒,两极化诊治。他介绍,目前对于急性胸痛的诊断思路主要是心电图、心源性及非心源性心脏病的鉴别、一些病理标志物(如CRP、TnT、BMP等)等诊断依据,事实上,采取危险分层评估效果也不错。
他还指出,由于胸痛是一种综合型病症表现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因此对于胸痛的诊断治疗应当多学科综合诊治。据悉,他所在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在90年代后期即已组建了自己的胸痛中心。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晏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