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健康领域的新闻经常占据各大媒体的版面。北京协和医院“24小时挂号新政”、眼保健操“残害”青少年49年、卫生部解除女同性恋者献血禁令等新闻,引发网友们纷纷转发、各种吐槽。怎么认识和对待席卷而来的信息传播大潮?医联网就健康领域传播的新变化等问题采访了传播学专家暨南大学朱磊副教授。
【进入2012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参与投票,见证年度健康榜样诞生!】
医联网:2012年健康产业在舆情上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热点?
朱磊:对于健康产业来说,像医疗改革、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这些事关国计民生和公众切身利益的向来都是备受关注,今年又是进入全面医改的一年,媒体的广泛报道和互联网的快速传播,老百姓就会对医改的举措和效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评价,我想这个“评价”,也可以说是“反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要点。另外,近几年保健品市场发展迅速,对于“老年人对保健品的认识和态度”研究增多,这算是一个新的,也更加细化的话题。同时,这种领域细化、深入、微观化的方向也是舆情发展的一个趋势。
医联网:互联网在健康传播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朱磊:在这些热点或者说是舆情的形成过程中,互联网是功不可没的。它不只是了解信息表达意见的一种途径,更是提供了一个平台,类似于构建了一个学术上我们称为“公共领域”的地方。在这里,公众就自己关心的话题就行表达、讨论、形成合意,这种合意就是一种公共意见,它能够为政策决策者提供意见参考,并且最终影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说,互联网不仅促进舆情形成,而且帮助舆情实现自身的监督、指导作用。
医联网:药企在应对舆情时表现的如何?您有什么建议?
朱磊:舆情有其特点,它主要是一种自发的、无目的性、主观的意见表达,甚至是突发性的。我们所说的舆情应对更多指的是对这种突发性的或者说负面的舆情的应对策略。与其他性质的企业一样,药企在面对舆情时多处于被动状态,通常是,当民意已经形成甚至到产生了不良影响才去关注它、解决它。这种被动性会给企业带来很大麻烦,像今年的“毒胶囊”事件。而且,药企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本身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关注度本来就比较高,一旦有什么问题,言论迅速、大范围扩展更加不好控制。应对舆情就要改变这种被动状态,企业需时时关注社情民意,群众反应,及时解决问题。当然,也能提前察觉事件苗头,过程中可适度引导。从源头上来把握舆情,而不是在它形成之后围追堵截。当然,最为关键的是,企业经营者要诚信为本,作为健康行业的企业,更要以患者健康为第一个要务,做患者放心的产品和服务,才是真正的舆情应对。
医联网:很多医院的管理者和医生都积极运用博客,微博以及网络问答等互联网平台,去传播观点,这对健康知识的传播有什么积极作用?
朱磊:医院的管理者、医生积极运用博客,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去传播观点,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微博这些自媒体,可以说是为传播健康知识提供了一个亲密的、互动的、平等的交流平台。像很多医生的微博会发布一些普通疾病的预防方法,还有随着天气变化需要注意各种流行疾病及其预防措施等等,及其回答网民各类相关问题,甚至网络诊断病情。微博用户也会进行相互转发,如同人际传播。网民主动的关注与学习是对健康知识的一种很有效的传播。而且,这种方式还能够让医生与患者,医院与公众等平静地、理性地进行交流,相信对缓解这几年来医患纠纷等紧张的氛围也是有好处的。”
临近采访尾声,朱教授对医联网近期举办的2012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新消费 新疆界 新传播”的主题很有兴致,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传播平台见证和亲历着消费者的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新的成长疆域,给勇于创新的企业带来发展机会。朱磊说,希望年度榜样真的能够给社会给公众给同业者树立一个标杆,能够引领社会风气,为中国的健康产业做出贡献。
专家介绍:朱磊,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副主任,舆情研究中心主任,传播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传播学、广告学以及网络舆情等。曾受广东省卫生厅健康教育中心邀请,为全省县级以上健康教育机构的业务骨干讲授“健康舆情监测与媒体应对”。
医联网(120link.com)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陈韶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