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业内自揭暴利链 198元补脑产品成本仅8元

2012-05-07 09:15 来源:三九健康网 

皇姑区某重点中学门前的一条街上,30米之内分布着成大方圆、海王星辰、新药特药3家药店,加上街口的东北大药房和维康药房,方圆200米范围内集中着5家药店。每家药店几乎都在距离门口不远的显著位置摆放着保健品柜台。

目前,高考、中考均已进入冲刺阶段,不时有家长进药店询购保健品。保健品热销背后的市场混乱与利润链条,也通过记者的调查与业内人士的揭露,得以曝光。

考生需求拉动保健品热销

周六中午的南六药品批发市场,已没有了平日的喧嚣。药品批发商要么停业,要么暂休,两家开放的药品批发公司销售大厅内零零散散有几位进货的顾客。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数十家保健品商店不时有顾客进出,店家表示买主多数为考生家长。

“现在的孩子家长已经逐渐由单纯的保健品消费转化为多元化的营养补充。”在一家经营保健药材的批发商店,店主王女士告诉记者:“像西洋参、枸杞、黄芪等养生保健药材最近都很畅销,就今天一上午360元一斤的散装西洋参就卖出了12份,平均每份半斤,都是学生家长来买的,回去给孩子泡水喝。”

市场混乱数十品牌争“补脑”

记者在南六市场走访了十家保健品批发商,发现针对考生的保健品大概可以分为安神、健脑、增智、营养补品等几大类,但同药房一样,每家批发商经营的保健品都分属于不同品牌,让人眼花缭乱,仅标称含DHA的补脑产品就多达30多种,甚至同一家批发商就经营六七种同类型补脑产品,只是品牌不同。

与某款宣称补氧健脑的“赛××”标示功能类似的保健品也多达10余种,这一方面可以解读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保健品市场的混乱。

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保健品厂家规模普遍较小,研发能力不强,所以只能跟风模仿国内外大厂家的产品。这就导致保健品厂家往往是一窝蜂地去做某类产品,靠打价格战来占领市场,而当这类产品利润空间缩小,被做“滥”了时,厂家又会一窝蜂地转战到下一个产品中。

“医保卡”支撑保健品消费

业内人士透露,部分考生家长之所以毫不吝惜地“大手笔”为考生选购保健品,医保报销等是主要原因。

记者走访的前述5家药店店员均表示,购买“戴蓝帽”的保健食品,可以刷医保卡。事实上,沈阳市人社局一季度发布的“关于加强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也规定,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可以经营具有国食健字号、卫食健字号的保健食品。

南六市场某保健品批发商则向记者坦陈,每到大考前两三个月,一半左右的保健品购买者都会要求经销商能够提供最好是办公用品之类的发票,显然是通过单位报销的方式来冲销账。

“‘灰色收入’消费保健品,是公开的秘密,也是所谓‘高考经济’的重要支撑。”

营销“利润链”暴利惊人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正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大肆推介,并借助各种名头宣传的某款补脑产品“考××”,市场价每盒568元,南六市场批发价仅85元,批发商自称“保真”。同样,某款冬虫夏草产品南六市场批发价400元,店主告诉记者,“就是同款产品,在市府广场附近某保健品店售价3000元。”而一款号称缓解视疲劳的口服液,批发价8.5元,零售价在80元左右。

在沈阳、大连两地从事保健品销售6年多的于先生向记者分析了保健品营销的“利润链”。“以某款市场售价198元的补脑产品为例,它的进货价20元,这其中还包括大约6元的包装成本和6元左右的生产商利润,保健品内容物的实际成本才8元。余下的178元利润大概这么分配:流通费用20元,代理商60元,药房经营者98元。店员单个产品的推销提成也就在一两元左右。” 

(责任编辑:廖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