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有害健康人尽皆知,那要是从口感到舒适度都体现了“中式特色”,是否算科学进步并值得加以表彰呢?从常识来讲应该不是问题的问题,却难倒了科技部。由于“中式卷烟”项目入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候选项目,引起了控烟部门、专家和网民的一片反对之声。近日,30位院士更联名致信媒体对此表示严重关切。显然,众口一词的焦虑并非针对一个烟草项目,而是担心从“烟草院士”到“烟草科技”的屡次获奖,会让本已艰难的控烟事业步履更加蹒跚。
需要肯定的是,对“烟草院士”和“中式卷烟”的质疑声如此强烈,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发展烟草行业还是控制吸烟危害,一直都是个艰难的抉择。在经济欠发达的阶段,烟草行业的庞大利税,让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颇为看重,全面控烟成了空谈。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型,绿色GDP概念的兴起,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不能因为烟草利税的“小账”,而罔顾大众健康被损害的“大账”。如果任由吸烟人群扩大,全国每年由吸烟而产生的医疗费用和吸烟导致的生产力损失,远非烟草行业带来的利税可以弥补。因此,在控烟已成社会共识的背景下,“烟草科技”屡次获奖自然引发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当然,对“烟草科技”也不能一棒子打死,需要分清楚,哪些和烟草有关的科学研究与进步需要鼓励,哪些则需要反对乃至禁止。先看此次入围国家级大奖的“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项目,其核心技术是加料加香,形成所谓“中式卷烟”的系统调香理论,并研制了15种香型、香韵,提高卷烟的感官舒适度。说白了,加入中式香味,让抽烟者抽得更舒服,目的是推广销售,而不是减少危害。根据公示材料,该技术已用于近10个烟草企业,近三年累计实现了新增销售收入1700多亿元。可以想见,该技术的推广,让多少旧烟民更上瘾,又吸引了多少新烟民加入!毫无疑问,如果项目获得国家级大奖,将会有更多的烟草企业推广应用,损害成千上万公众的健康。所以,对这样的项目,科技评奖部门要有勇气说不。
值得警惕的是,不少烟草科技研究现在打着减少危害的旗号,在行扩大销售之实。过去几年,烟草业已获得了6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有3个都是涉及“减害降焦”的研究。可中国控烟协会已明确表示,根据调查,中草药卷烟和普通卷烟一样,具有致癌性和成瘾性。而被烟企力推的“减害降焦”产品,长期以来也根本没有科学依据表明低焦油卷烟的安全。一些厂家以国家奖项为名宣传卷烟危害综合下降六成以上,都是在误导消费者。
应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加速器”。可是,科学也历来是把双刃剑,有的突破会造福人类,有的进步则可能涂炭生灵。因此,在科学奖项的评选上,要体现出科学技术对社会基本正义、伦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有关烟草的科学技术研究,科技部门的奖项评定需要站在公众健康的立场上,不该为个别行业和部门利益所困,尤其不能再对所谓的“减害降焦”研究投入资金和项目配套政策支持,更应该把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控制烟草危害、帮助烟民戒烟的项目。
众所周知,在我们这个烟民众多的人口大国,全面控烟的步伐始终缓慢。所以,不要再让所谓的烟草行业科技进步为香烟销售“涂脂抹粉”。对这样的烟草科技说不,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