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医院动态

省人民医院:直升机救援绝不会专为富人服务

2012-04-10 10:05 来源:三九健康网 

受运输费用和城市环境等因素制约,虽有市场,但难以“常态化”

日前,广东大型公立医院启用直升机紧急救助患者的事件引来社会关注,一些市民表示,此举是否意味着将来可直接致电120“打飞的”?记者昨日采访医疗界业内人士了解到,虽然这种新型兴起的“空中120”对抢救急危重症有帮助,但因运输费用、城市环境、体系管理等问题,难以纳入日常医疗急救体系。[专题:直升机送医是进步 未来或只需300元]

航空急救应未雨绸缪

3月底,广东省人民医院出动直升机,把5个月大的先天性心脏病女婴从汕头市接到广州救治。据该院介绍,这是公立医院参与应急救援体系、寄望将“空中120”常态化的一次演练。该事件引发不少网友讨论:医院日常需要用到“空中120”吗?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山一院急诊科学科带头人廖晓星教授表示,美国等地已将航空急救常态化,而我国目前的航空急救还未能达到这一步。“如果只是从医疗急救需要来说,因市内交通经常拥堵,以及部分地区偏远路行不便,像车祸、急危重症等这样的病人确实需要更高效的急救方式。”

广州某大型三甲医院一名医院管理人士则称,就如灾难未到时,人们需在平时进行避难演练一样,航空急救也应未雨绸缪。“‘空中120’不是说飞就飞得起来的,一定要有日常实践,能及时把医生送出去,把患者接进来。”该人士说。

费用高昂飞一次数万

据了解,省人民医院这次的航空急救行动并不是我省公立医院第一次。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就开始摸索以陆路和航空转运结合的急救运转模式。此外,北京、天津等地医院也陆续建起停机坪。然而,时至今日,全国真正启用了航空急救的医院数量寥寥无几,而启用了的医院也就仅有两三次的战果。为何?首先就是费用问题。据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副主任陶少华介绍,航空医疗急救没有政府定价,目前医院主要与官方飞行大队或与航空公司合作,由医院出面租用直升机,而费用由患方负责。“直升机出动急救运转一次,费用从2万元-3万元不等,甚至更高。这是普通人所吃不消的。”

有医院管理人士建议参考国外模式,由政府支持航空急救的费用。然而此建议也遭到部分业界人士反驳。“现在社会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如果政府拿钱去付油费救这么一两个人,还不如投入到更多正在医院求医,却没钱治病的贫困患者身上。”珠江医院一医生表示。

谈“常态化”似为时过早

除费用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事还存在申请手续繁琐及城市环境限制等问题。据了解,申请一次航空急救需要多方协调。首先空中管理方面的申请,涉及与空军的协调,还有航道线路的确定等等,要办下这些手续比较繁琐。“目前广州这么多高楼,有停机坪的医院也不多,这种航空急救体系也没建起来,现在谈“空中120”常态化太过早了。”廖晓星说。

另一专家也称,若“常态化”,估计要引进更多直升机,“恐怕到时就不止地面塞车,空中也塞车了”。

省人民医院:直升机救援绝不会专为富人服务

广东省人民医院3月29日出动直升机,将5个月大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婴从汕头接到广州救治,这趟空中救援花费近两万元,历时1小时48分钟,而用汽车要跑6个小时。

这本是公立医院参与应急救援体系、寄望将“空中120”常态化的一次演练,没想到引起了一场关于社会公平的争议:直升机救助对象应该由谁确定?根据什么标准选择?为什么出动直升机去救助先天性心脏病这样的慢性病患者?其他有需要的患者怎么办?几万元的飞行费用,是否非富即贵的患者才能享有这种昂贵的医疗服务?

救援当天,医院就不停接到各个媒体记者的电话,称不少人质疑这个患儿的身份是否非富即贵,网友质疑“一旦开展会不会变成特权阶级的专属?”医院则觉得很委屈,“真的是个普通的孩子。为何现在做个好事都那么难。”

昨日,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邓智平表示,质疑患儿是否非富即贵本身很值得玩味。这反映了社会的普遍心态,也说明现在非富即贵垄断优势资源确实在社会上很多。

省人民医院院长庄建:患儿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庄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患儿家长是汕头市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虽然这次救援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从医院的角度来看,只要是能行之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我们都不会停止对快速救援体系的探索。”

庄建表示,该院3月29日决定协调相关部门出动直升机前往汕头空中救援,一方面是医院专家此前一天对患儿进行了充分的病情评估,另一方面则是检验对医院将飞行救援模式纳入到应急救援体系后,省人民医院能否达标。“此次救援显示,医院在这方面的设置是达标的。”

“在3月29日完成对患儿的空中转运后,由于发现孩子有严重的二尖瓣返流和呼吸衰竭,医院对患儿进行了3天多的先期治疗,直到4月2日孩子身体能耐受心脏手术时才对其进行手术。”庄建透露道,直到省医完成转运后,才发现孩子的疾病比预期更重,而并非什么慢性病患者。

对于目前一些质疑孩子家庭非富则贵的质疑,庄建说,“我看过孩子,还没和家长接触过,但我知道孩子父母是汕头一个普通商贩而已。”

庄建表示,医院此次进行直升机跨市救援,并非是一个商业模式,也并非只针对有经济承受能力的患者。“动用直升机进行快速救援,需要经过医院的评估认定其快速救援的必要性,绝不会成为有钱人才能享受到的一种待遇。即便现在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医院也不会停止对快速救援模式的探索。”

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空中救援应用在大灾大难上

昨日,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必须有一套拿得出来的医疗紧急救治系统,作为广东省经济发达的地区必须具备这样的空中救援通道。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广东医疗队是乘坐省政府安排的专机第一时间到达成都的。但是到了都江堰之后,医疗队寸步难行。“这个时候如果有直升飞机把我们111名队员及医疗用品运进去,我们救治的人数必定多很多、很多。”所以,政府有这个空中急救体系不管在灾难面前还是一些重要公共事件的救援上都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但他认为,医疗空中救援资源有限,是免费的公共服务,应该紧急的时候采用,比如在水灾火灾等大灾难上应用。而先天性心脏病属于普通的疾病,中国还没有经济能力在普通疾病上开展日常空中救援。

廖新波认为这次空中救援之所以引起那么大争议,关键还是因为租用的是警用飞机。政府目前不可能投入资金建立一条独立的医疗紧急救援体系,故借助于现有的公共设施——公安系统的警用直升飞机。“但公共产品的第一属性是公平性和人人享有。”廖新波说,“打个比方,我们能租用警车送病人吗?我们能花巨资请武警鸣锣开道吗?”

廖新波表示不赞成推广这项业务,“政府目前要把所有的先进技术、高端服务公平地提供给社会所有成员,我认为不太可能。毕竟我们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体连基本医疗都没有完全保证。”他认为,目前公立医院应该做好基本设施、基本医疗技术,让大家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医疗服务。

(责任编辑:廖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