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网 > 医疗新闻 > 药界动态

去年天津人均医药费增幅下降

2012-04-06 10:06 来源:三九健康网 

天津市卫生局本着“办人民满意卫生事业”的工作思路,积极探寻改进质量、破解难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形成一系列创新做法和工作亮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突破,群众通过改革获得了实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与上一年度相比,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增长16.6个百分点,门诊患者次均医药费用和住院患者人均医药费用增幅分别下降4.6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全市卫生总费用占比增加2.63个百分点,患者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下降2.59个百分点;医院病床使用率提高3.7个百分点,医院平均住院日缩短0.8天;网上采购抗菌药物金额降低了31.77个百分点;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连续五年保持下降趋势,2011年比2010年下降了9.72个百分点;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连续六年控制在10/10万和6%。以下。

抑制过度医疗 百姓看病实现双降

本市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抗菌药使用,启动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试点,制定并实施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政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大处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群众关心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全市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付比例逐年降低。2011年,医院门诊、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长幅度实现双降。

2011年,全市32所三级医疗机构和32所二级医疗机构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涉及34个专业、250余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达6.6万人次。通过临床路径管理,纠正了随意性诊疗行为,控制了医疗费用支出。

把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作为公立医院改革“三项重点工作”重中之重。2011年,在全市门诊人数增加1400万人次,住院人数增加8.4万人次,其中手术人数增加5.8万人次的情况下,全市抗菌药物网上采购金额比2010年减少了近2个亿。在卫生部进行的一系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查中,本市卫生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第三中心医院在全国三级综合医院排名第一;宁河县医院在全国二级综合医院排名第一;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全国中医系统排名第一;肿瘤医院在质量万里行全国专科医院排名第一。

优化服务布局 医疗资源效能最大化

按照“强两头、抓重点、调结构、上水平”的原则,建立起以医学中心为龙头,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诊疗中心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社会资本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办医格局。2011年,全市安排卫生资源调整建设项目16个,总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建设规模13210张床位,其中新增床位 8503张,总投资109亿元;引进天津新世纪儿童医院、美津宜和妇儿医院、天津中慈医院等10项社会资本办医项目,规划设置总床位4450张,投资 45.9亿元,天津马光社区连锁医院、和睦家医院等一批非公立医院建成开业,成为公立医院有效的补充。同时,进一步挖掘现有医疗资源的潜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无假日门诊工作。2011年,全市49所二级医院和36所三级医院开展了“早开诊,晚闭诊,午连诊,夜急诊”的全天候、全时段应诊模式,公休日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20.3%;公休日开诊科室也占到日常门诊科室总量的83.7%。通过开展无假日门诊,解决了医院受规模、建设等硬件条件限制导致的接诊能力“瓶颈”,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为全市增加了20%的医疗机构门诊量,缓解了优质医疗资源供需矛盾。

加强基层体系建设

  “国医堂”减轻就医负担

紧紧把握“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原则,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至2011年,全市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率达 100%,乡镇卫生院达标率达100%。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设国家级培训基地4个,市级基地236个,在培学员2597 名,完成全科医师培训152人。

大力推动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在开展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达标中心(站)建设的基础上,在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起“国医堂”。截至目前,已有 1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国医堂”。通过创建“国医堂”,逐步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现象,实现基层单位“靠特色求生存,以服务促发展”,在让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安全、价廉的医疗服务同时,保持了医疗机构公益性,实现了医患双赢。

12项免费惠民项目

  孕产妇和婴儿死亡获理想控制

近年来,市政府每年投资8000万元,用于妇女儿童健康服务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总受益人次已超过千万,使广大妇女儿童真正得到了实惠。

目前,本市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出生缺陷控制体系。准备怀孕的夫妇可接受免费乙肝、梅毒检测,阳性的及早干预,减少了母婴传播;怀孕后可进行免费产前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筛查,缺陷胎儿及时引产,避免出生。分娩后儿童可以享受免费甲状腺功能减低、苯丙酮尿症、听力、白内障、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五区县儿童还能免费享受先心病筛查。筛查出的阳性儿童,转诊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干预,政府还拨付专款用于这些缺陷儿童的救助。这些措施,使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0.75%。,低于全国14.99%。的水平。中残联和国家统计局2011年残疾人状况监测调查中显示:天津市0至6岁残疾儿童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周边城市,聋校、盲校、启智学校生源明显减少。

传染病防控

  主要发病率全国最低

本市不断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创出一套行之有效、成效显著的“党政领导推动、专家技术策划、机构组织实施、社会人群参与”的疾病防控模式。在传染病防控这一疾病防控的重要环节,本市早谋划、出实招,在全国率先对2至13岁儿童实行免费乙肝疫苗补种,免疫规划疫苗由4苗防6病增至11苗防 12病,年均270余万人次免费接种。去年本市又投入资金3400万元用于接种门诊改造和添置设备等,使全市接种门诊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功能分区和工作流程更加合理,人员配置更加充足。

2011年,本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由2010年的178.86/10万下降为161.47/10万,不仅发病率显著低于全国水平,而且连续五年保持下降趋势,其中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三个重大传染病发病率均居全国最低行列。

(责任编辑:王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