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宣布斥资1200万欧元在上海设立亚洲动物保健研发中心。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区CEO潘大为表示,下一步就是在中国本土设立生产中心,我们正在和中国的合作伙伴沟通,相信很快会有结果。
近年来,世界动物保健业务呈现快速整合态势,辉瑞公司一直在公开寻求出售其动物保健业务板块,诺华公司和拜耳也虎视眈眈通过资本合作的方式动物保健领域。勃林格公司表示,此次建立亚洲动物保健研发中心是针对中国和亚洲家畜疫病的特点寻找和研发创新疫苗。
勃林格殷格翰此番宣布“扩展其在华动物保健业务,并非一时冲动,早在2009年就将辉瑞旗下的富道公司部分动物保健业务收入囊中。外资企业为何此时进入中国市场?
政策因素
跨国药企此举与日益严格的中国养殖业管理政策相关。从今年5月1日起,中国将开始实施新版《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规定,禁止使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任何物质生产饲料。
据业内人士分析,此次新版《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实施,将对整个行业重新洗牌,外资企业此时能进入中国拓展业务,或许已经嗅到了政策的风向标。
2月份,归真堂事件风波已经尘埃落定。卫生部部长陈竺最终表示,当人的生命权和保护动物发生利益冲突时,界定合理与否的标准,应该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回应,熊胆的临床功效尚无法替代。为此,许多业内人士可以判断我国的动物养殖业在短时间不会经历大波折。
市场因素
目前,全国通过兽药GMP的企业大概在1740~1750家之间。排在全国前几位的山东、河南、河北、四川省的兽药GMP企业的数量和产能均已超出GMP改造前,但总体上规模化尚未形成。全国年产值在2亿元以上的兽药企业有9家,1亿元以上的22家,5000万元以上的60余家,1000万元以上的300余家。
随着中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动物保健品消费国,动物保健品总消费额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长速度,预计未来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1年中国动物保健品行业总产值预计达到330亿元,到2012 年中国动物保健品总产值可达380亿元以上。
此前有业内人士就指出,尽管目前中国动物养殖业市场盘子很大,然而外资企业旗下产品的市占率仅约20%,成长空间巨大。潘大为表示,中国动物保健发展非常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牧产品需求增多,政府在动物保健方面也有发展目标确保安全食品供应”。
随着前几年禽流感、猪流感等畜牧业疫情的发生,以及政府陆续出台保证食品安全的举措,中国养殖业的集约化不断加速并呈规模化生产,为跨国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王小楠)